琥珀蝸居古老生物 40多個古老生物均已滅絕
琥珀歷史
琥珀誕生于四千萬至六千萬年前,屬于地質(zhì)學(xué)上所稱的始新世紀 (Eocene),是珍貴的松樹脂在歷經(jīng)地球巖層的高壓、高熱擠壓作用之后,產(chǎn)生質(zhì)變的化石。琥珀屬于非結(jié)晶質(zhì)的有機物半寶石,玲瓏輕巧,觸感溫潤細致。大部份的琥珀是透明的,顏色種類多而富有變化,以黃色最普遍,也有紅色、綠色和極為罕見的藍色。
琥珀,中國古代稱為“瑿”或“遺玉”,傳說是老虎的魂魄,所以又稱為“虎魄”。琥珀自古就被視為珍貴的寶物,因為琥珀來自松樹脂,而松樹在中國又象征長壽。有的琥珀不必點火燃燒,只需稍加撫摩,即可釋出迷人的松香氣息,具有安神定性的功效,被廣泛做成宗教器物。
自古中國人就喜愛松香味,視琥珀和龍涎香 (Ambergris) 為珍貴的香料,唐《西京雜記》記載,漢成帝后趙飛燕就是枕琥珀枕頭以攝取芳香。公元前一千六百年以后,波羅的海沿岸的住民,就以錫和琥珀作為貨幣,與其南方地域的部落交易,換取銅制武器或其它的工具。
公元前兩千年,歐洲中部的美錫尼人、腓尼基人和伊特魯利亞人 (Etruscan) 共同形成一個琥珀的商業(yè)網(wǎng)(注:Etruria 是位于意大利西部的一個古國),同一時期,波羅的海琥珀則經(jīng)由愛琴海,輾轉(zhuǎn)流傳到地中海東岸。
考古學(xué)家就曾在敘利亞挖掘出古希臘美錫尼文明時期的瓶和壺,在容器中發(fā)現(xiàn)波羅的海的琥珀項鏈。公元第五世紀,羅馬人更遠征波羅的海,尋找琥珀,琥珀的交易也在此一時期,達到前所未有的盛況。中古世紀,波羅的海琥珀以宗教器物的用途而風(fēng)行。 在東方,琥珀同樣受到各個民族的珍愛,特別是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和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