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

德國擬立法禁塑 2021年起禁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2019-08-13 14:16:45來源:南方財富網

  原先給人說“塑料體格”,多半是說你的身體弱不禁風,以后再被說是“塑料體格”,那恐怕是說你體內真的有塑料——微塑料首次確認進入人體。在不久前舉行的歐洲聯合胃腸病學會上公布了一項最新研究,首次確認人體內發(fā)現了9種以上不同種類的微塑料。

  研究人員對年齡33到65歲的志愿者,進行了為期一周的飲食控制,最終提供糞便樣本供研究。研究結果令人震驚。“塑料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人類以太多方式暴露在塑料中,但根本沒有想到每個樣本都能檢測出微塑料。”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維也納醫(yī)藥大學一位胃腸病學家表示,研究人員在所有樣本中都驗出塑膠微粒,多達9種不同類型,其直徑在50到500微米之間。研究人員猜測,人類很有可能通過食物鏈或者其他途徑攝入微塑料。根據參與這項研究的被試者提供的日志,他們都吃了塑料包裝的食物,飲用了瓶裝水,其中六位還吃過海鮮。每10克糞便樣品中含有20顆微粒,最常見的微粒是聚丙烯(PP)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它們是塑料瓶和瓶蓋的主要成分。

  微塑料污染終于輪到人類了。不管是食用已經受了污染的食物,或者無意識吃下食品包裝上的微小塑料,都可能造成人體內的微塑料污染,《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雜志發(fā)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在人們日常接觸的食物有些已經發(fā)現了微塑料的成分。

  微塑料還充斥著我們的環(huán)境,人類會吸入從空中掉落的微纖維。有表明,與尼龍和聚酯纖維打交道的工人,其接觸有害纖維的程度遠高于普通人群,他們的肺部會受到刺激,肺容量也會降低。日常生活中,人類一直在攝入微塑料,如在灌注飲料的過程中,微塑料會滲進飲料;大氣中的微纖維也會落到自來水儲水池,全世界83%自來水樣品中檢都測到了微塑料的身影。微塑料和有毒物質還可能積累到食物鏈中,對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帶來潛在影響。

  其實,人類自身也是塑料垃圾的制造者。比如人們使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瓶,都可能是微塑料的來源,食鹽中的微塑料或許就是不經意間拋棄的一個塑料袋,在它“粉身碎骨”之后,又爬上了人類的餐桌,看不見,摸不著,卻自食其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