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6G將問世 速度比5G快百倍實現全覆蓋(4)
2019-09-25 10:31:35來源:中國新聞網
芯片技術和算法有待完善
隨著工業(yè)互聯網、無人駕駛、遠程醫(yī)療等應用場景的出現,以及用戶數和智能設備數的增加,有限的帶寬要承載越來越多的終端,提升帶寬成了6G技術研發(fā)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吳啟暉看來,要想提升帶寬,就要依靠芯片技術和射頻電路技術的發(fā)展。
同時,還有專家指出,太赫茲芯片的散熱問題也亟待解決。如今,芯片越做越小,而傳輸功率的增加會讓芯片更容易“發(fā)燙”,所以微散熱技術也亟待提升。
此外,傳輸的數據量大了,想要實現低時延、高可靠的傳輸,就要求6G網絡系統必須更加智能化。吳啟暉介紹道,目前,他的團隊正在研究6G網絡的智能信息處理算法,這包括智能云計算、邊緣計算、終端智能應用,以及各個層面的智能算法如何協同。
“但沒有一個智能算法能滿足6G通信的所有需求。例如,我們在做圖像識別時用‘深度學習’算法,但在動態(tài)性強的無線通信領域,這個算法就未必適用,相比之下,‘強化學習’算法可能更合適。”吳啟暉說,和5G時代一樣,6G時代同樣需要構建“算法庫”,智能調度各個系統,遇到什么場景,就用什么算法去解決相應的問題。
“例如,在收到火警信號后,6G網絡系統要能迅速識別出這一場景,將這個信號傳送出去,智能算法要根據應用場景的需求,給出信息傳輸決策。”吳啟暉說。
從3G到4G再到5G,每一代通信技術的迭代都經歷了約10年的發(fā)展周期。在采訪中,不少專家對記者表示,離6G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至少也還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
“目前,國內外的6G研究剛剛啟動,但亟需建立與此相關的國際技術標準,包括6G的頻譜、網絡架構、多址接入、無線能量傳輸、智能化等方面的技術。”張小飛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