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yè)遭歧視 背后或為利益之爭(5)
“隱性利益”大于爭議
從種種現(xiàn)象中可以看到,非全日制研究生可能的確面臨著就業(yè)中的學歷歧視困境,但據(jù)《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20年多所高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人數(shù)仍正在增加,每年跳入非全日制研究生行列的學生不在少數(shù)。《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還以南京大學為例,稱該大學2020年計劃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規(guī)模約1400人,比去年錄取人多出35人。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學歷歧視在前,為何還有人接連報考的原因到底如何?
小景的回答很誠懇:“雖然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與我的升職沒啥關系,但其實讀研還是能帶來很多‘隱性利益’。”他認為,現(xiàn)在看來,至少有三個好處:第一是在同等條件下,我的學歷為我的職業(yè)生涯加了分,因為身邊研究生不多,大部分是本科和?;第二是研究生學習使我考慮問題多方面、多角度,同時也更深刻,更能照顧他人的感受;
第三是研究生的老師和同學以及積累的人脈也很有幫助。眼下,小景正在準備在職博士考試,讀博需要兩名國際關系相關專家額推薦信,小景說,正好可以聯(lián)系他的“研究生導師試試看”。
非全日制研究生所帶來的“隱性利益”也是吳浩仍然很樂意去上課的主要原因。他認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學歷和碩士學位能為他在日后的各種評分排名中獲得加分,以及可能成為日后升職的敲門磚。另外,“帶薪上課”的魅力也不亞于“隱性利益”。吳浩告訴《中國經(jīng)營報》,他上的非全日制是研究生“屬于公派性質”,“在拿工資的同時,還可以再有個研究生學歷,”能減輕不少負擔。
正如吳浩所提及的“公派”讀研,桐桐表示,很多公司會把非全日制研究生學習當作一種外部培訓手段,鞏固人才,培養(yǎng)自己的人才梯隊。所以,公司通常會鼓勵或者要求員工去讀非全日制研究生。“現(xiàn)在我公司就會送高管出去培訓(非全日制研究生),然后經(jīng)過一系列內(nèi)外部的培訓后,掛職,考核,通過后就升職了。”
非全日制應屆生小彥則告訴《中國經(jīng)營報》,她在考慮接受調(diào)劑時,也曾想過,可能畢業(yè)后會遇到一些身份認同上的問題,但她覺得非全日制和全日制都已經(jīng)并軌了,未來情況一定會比現(xiàn)在好,“我們做好自己該做的就行了”。還有她認為“學校本身也不錯,上課后也發(fā)現(xiàn)課程和授課老師都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樣,確實能學到很多東西,就沒什么可后悔的了”。
人脈資源、教養(yǎng)學識、日?己思臃帧⑽磥砩毜那瞄T磚等“隱性利益”,仍然遠大于就業(yè)上的困擾,這或許是很多人依然樂意投入到非全日制研究生學習的最主要原因。
爭議猶存,但中國非全日制研究生制度改革剛剛推行四年,從制度到實踐的步步成熟,或許還需要更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