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立秋的具體時間是什么時候?立秋之后有哪些習俗
3.立秋的習俗有哪些
貼秋膘
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yǎng),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吃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貼秋膘”在北京、河北一帶民間流行。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炯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啃秋
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灑水民間,就有在立秋日食西瓜的習俗,據(jù)說立秋日吃了西瓜不得瘧疾、腹瀉之癥。
有的瓜農(nóng)“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里,在樹蔭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著紅瓤西瓜啃,抱著綠瓤香瓜啃,抱著白生生的山芋啃,抱著金黃黃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發(fā)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天津等地也流行吃西瓜,和江南地區(qū)的“啃秋”一樣。天津人也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清朝張蠢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
咬秋
也有地區(qū)啃秋不是吃西瓜。如在山東,立秋的風俗是包餃子,老百姓都稱之為咬秋。立秋當天,年紀稍大的人會在堂屋正中,供一只盛滿五谷雜糧的碗,上面插上三住香,祈求“立秋”過后五谷豐登。而大多數(shù)人家會在立秋時刻過后,剁肉餡包餃子,全家人圍在一起“咬秋”。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漢代,后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獲已畢,官府與民間皆于此日祭神答謝。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
唐韓握《不見》詩:“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歸時也不歸。”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傳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說法。
吃秋桃
我國各地立秋食俗也不相同。過去在杭州一帶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并可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