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高官:我要和中國戰(zhàn)斗!打錢!竟為了更多地給自己的競選工作籌錢
遺憾的是,這些理性的澳大利亞人的聲音雖然看起來不少,但在澳大利亞的主流輿論和政治生態(tài)都在越發(fā)偏激、越發(fā)右翼民粹化、以及越發(fā)反華的氛圍下,更多不明真相的澳大利亞人還是會被他們的媒體和媒體刻意選擇出來的反華專家的論調(diào)給忽悠,進而給像海斯蒂這種叫嚷著要與中國“戰(zhàn)斗”的政客繳納“智商稅”。
而且,澳大利亞恐怕還會有更多人去效仿海斯蒂等人的做法,通過反華營銷而賺取金錢利益。這不,近兩年通過不斷支持“***”“疆獨”“疆獨”等反華勢力,并不斷騷擾和碰瓷澳大利亞國內(nèi)對華友好的聲音,而逐漸在澳大利亞反華圈子里“嶄露頭角”的澳大利亞白人大學生“柏樂志”,就在打著所謂的“支持我們對抗中國”“捍衛(wèi)自由和人權(quán)”等口號發(fā)起了多個籌款項目,效仿著海斯蒂那樣收取著反華“智商稅”。
只是這些錢究竟被他用在了哪里,耿直哥看不到任何對這一問題的獨立審計報告。
就連那些抨擊海斯蒂等人是在用中國進行“恐慌營銷”的澳大利亞反對派,比如澳大利亞工黨的政客們,他們其實也在同時攻擊著中國,只不過他們的政治說辭是,要更有“策略”地對付中國,而不是盲目地叫嚷開戰(zhàn)。
因為這些工黨的政客也很清楚,在當下澳大利亞當下的政治和輿論環(huán)境下,只有攻擊中國,才會令他們獲得政治上的加分。
可問題是,在一個民粹化的政治環(huán)境下,那些最煽動性的言論往往才會獲得更多支持。所以,耿直哥并不確定澳大利亞工黨會不會因為表現(xiàn)得更“理性”反華就會獲得更多支持。
但我十分確定的是,在接下來的1年里,澳大利亞的政壇只會在反華的道路上表現(xiàn)得越來越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