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背后雖然有去年同期受疫情影響基數(shù)較低的因素,更主要的是中美兩國經濟都在較快恢復,雙方經濟結構、貿易結構高度互補,合作潛力巨大。
消息稿中,使用了“坦誠、務實、建設性的交流”“交換意見”等措辭,頗具深意。
“坦誠”,說明雙方都不回避問題,并就問題進行了充分交流。
“務實”,表明在坦誠的基礎上尋找可能解決問題的辦法。
“建設性”,意味著雙方都在朝前看,推動問題解決。
因此,中方的新聞稿提及“雙方認為發(fā)展雙邊貿易非常重要”,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也對外表態(tài)稱“討論美中貿易關系的重要性”。中美各自的措辭在表達方向上是一致的,表明雙方在經貿仍是中美關系壓艙石這個問題上具有高度共識。
實際上,中美雙方經貿領域的交流,去年以來成為中美關系中為數(shù)不多的溝通平臺。
即使是充滿紛爭的第一階段經貿協(xié)議,也凸顯出許多意外的作用——協(xié)議簽署本是為解決中美經貿摩擦,但在疫情暴發(fā),中美關系急轉直下之后,卻成為穩(wěn)定中美關系,維系中美聯(lián)系的紐帶,發(fā)揮了重要的托底作用。
《紐約時報》在去年8月的一篇報道中也不得不承認:
“貿易爭端曾使美中關系緊張。但現(xiàn)在,兩國在1月簽署的經貿協(xié)議卻似乎是美中關系中最牢固的部分。”
另一方面,中美之間的分歧仍有不少,突破眼下的局面需要更深入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