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wǎng)首頁
當前位置:四海網(wǎng) > 知識大全

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個人資料履歷 真正國之巨匠

2018-10-29 08:48:52來源:四海網(wǎng)綜合

  緊跟時代腳步 成長為大國工匠

  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民營資本介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此起彼伏。被稱為首例民營資本BOT項目的泉州刺桐大橋開工興建,林鳴擔任施工方領導小組組長指導二航局四公司承建。這個項目讓他元氣恢復,斗志倍增,他們僅用了16個月就完成了大橋主體施工,讓二航局上下對這位年輕的項目經(jīng)理刮目相看。

  之后,他更是在擔任武漢三橋項目經(jīng)理期間展露才華。那是他第一次在跨越長江的大型橋梁工程里擔任負責人,面對跨度600米的斜拉橋項目,他認認真真,謹小慎微。

  在遇到了諸多聞所未聞的技術難題時,林鳴對自己的團隊說:“我們要以此為起點,走到長江下游去,拓展更大的市場、承攬更大的工程!”他帶著團隊骨干驅車東進到江蘇考察學習,車過江蘇界時,他感到車子立馬變得平穩(wěn)、舒適,這對林鳴的觸動很大:為什么人家的路面、橋頭不跳車?人家的施工理念先進在哪里?

  參觀江陰大橋,林鳴帶著大家從模板開始,一直看到橋面現(xiàn)澆防護墻,他仔細地問,認真地學。在江蘇的學習直接影響到后來他在潤揚大橋的工程實踐。也就是在潤揚大橋北塔施工中,林鳴和他的團隊真正成熟了起來。

  回想起那160米高的主塔爬模施工,林鳴說,當時最頭疼的是找不到高空作業(yè)的工人。因為北方的水工施工人員很少在這樣的高空作業(yè),不要說干活,就是站上去頭都暈。

  他們主動向德國人請教,花費700萬元,創(chuàng)新性地采用液壓模板獲得了成功,時任交通部部長黃鎮(zhèn)東得知后非常高興。這標志著中國的橋梁建造技術上了新的臺階。“要感謝黃部長,從江陰大橋開始,黃部長就要求鍛煉中交自己的隊伍,提高交通建設主力軍的市場競爭力。今天看來,英明決策啊!”林鳴說。

  進入新世紀,林鳴應邀擔任南京三橋的副總指揮、工程總監(jiān)、總工程師。角色的轉換,使林鳴對橋梁施工管理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他的工程把控能力進一步加強,為其日后指揮超級工程建設奠定了基礎。

  2005年,他擔任中國路橋集團總工程師,同期開始了港珠澳大橋的前期工作。2011年,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開工,歷經(jīng)7年苦戰(zhàn),林鳴率領4000多中交建設者施展本領,傾心報國,成就偉業(yè)。他本人獲得了“2014年感動交通十大年度人物”稱號、全國勞動模范等殊榮,成長為一名真正的大國工匠。

  林鳴如今是無數(shù)國人心目中的英雄,是他建造了屬于中國的超級工程,是他讓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再次升級。林鳴是如此厲害的一個人,好多人都好奇他的年薪是多少,其實林鳴屬于無價之寶,再多的年薪也無法體現(xiàn)他的價值。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wǎng)用戶wyh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知識大全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nèi)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nèi)容可能未經(jīng)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