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渣師提供渣男鑒別服務 教你輕松鑒別身邊渣男
所謂“專業(yè)”,基本靠自由發(fā)揮
在調查中,現(xiàn)代快報記者發(fā)現(xiàn),一些提供鑒渣、測試服務的商家,同時還在招聘“鑒渣師” 和“測試員”。
9月份即將步入大學的女孩小劉(化名),在8月初加入了一個提供測試服務的兼職群。小劉表示自己單純只是想打發(fā)時間,“想找個事干,開始還以為是打字員,進了群才發(fā)現(xiàn)不是打字的。”
小劉稱測試員并沒有正規(guī)培訓,只有商家在群里發(fā)的接單注意事項,“只說按照(買家的)要求和喜好更改社交賬號的注冊信息,比如網(wǎng)名、頭像、年齡、星座和工作等資料”,其他都是讓測試員自由發(fā)揮。
在進行測試服務時,小劉會把自己常用的頭像換掉,換成網(wǎng)上買衣服時保存的模特圖,還會主動詢問買家加好友的時間,并將驗證消息、聊天進程等都實時截圖,提供給買家。
小劉稱自己接的第一單是“測試是否加好友”,F(xiàn)代快報記者看到,該服務在其兼職的網(wǎng)店里出售價格是2.98元,而小劉拿到的報酬則是2元。“第一次接單有點緊張”,不過小劉表示自己也有男朋友,覺著女孩子找閨蜜或用自己小號試探男朋友的也有,對買家的行為表示理解。
專家:隱私泄露有風險,建議謹慎對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博士邱建新表示,此類服務的興起反映出需求方對交往對象的不信任,希望參考別人的看法來獲得“確定”,但事實上反而會增加不確定因素。
此外,北京高朋(南京)律師事務所律師嚴慧認為,鑒別或測試的行為“看似無可厚非,但在實際過程中會存在侵權風險,例如被測者的信息被公開,就可能會涉嫌侵犯他人的隱私權、肖像權和名譽權,甚至出現(xiàn)詐騙等行為。”購買此類服務時,被測試者的隱私可能會被泄露,建議謹慎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