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jié)登高的習俗是怎么來的?重陽節(jié)登高的說法和意義
2019-10-06 10:59:36來源:四海網綜合
古人有山岳崇拜情結,登山為了祈福
有人提出,登高其實是源于古人對山岳的崇拜。《禮記·祭法》記載:“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古代先民生存環(huán)境極其艱苦,大多依靠采集和狩獵謀生。大山中生長的各種植物、隱棲的飛禽走獸以及潺潺溪流,使人類才得以生存繁衍。
如果逢高溫干旱,山間密林可避高溫炙烤;洪水襲來,攀上高山可躲滅頂之災。此外,古人認為山上云霧繚繞,為呼風雨喚雷電之神龍所居。而且,高山的雷電可以帶來火種,利用火可以吃到化腥臊的熟食。
因此,古人對山既敬畏又充滿崇拜,“登山祈福”的習俗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流行開來。持此觀點的人還將“崇”字本身作為旁證:崇,形聲字,從山,宗聲。崇拜之“崇”原本就是對山岳而言,因為“山”即高山,“宗”為神圣。以“宗”喻“山”或以“山”喻“宗”,都蘊含有尊崇、敬畏之意。
登高“辭青”說
登高“辭青”的說法則源于大自然中的節(jié)氣。重陽為秋節(jié),節(jié)后天氣漸涼,草木開始凋零,重陽節(jié)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對應。清代潘榮陛編撰的《帝京歲時紀勝》記載:“(重陽)有治看攜酌于各門郊外痛飲終日,謂之‘辭青’。”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用戶wangning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知識大全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容可能未經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