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罪己詔內(nèi)容
由漢武帝“罪己”說起
在中國的封建社會里,皇帝是至大至尊的。此人自稱“朕”,發(fā)出的指示曰“制”、曰“詔”。天下臣民每睹尊容,必呼“萬歲”。像這樣的自大狂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是不會認錯的,即使認了錯也是輕描淡寫,甚至拿別人做替罪羊。至于說主動糾正錯誤,那連門兒都沒有。
然而,西漢的漢武帝卻開了一個“過而能改”的先例。漢武帝生于西漢的所謂“盛世”。漢帝國經(jīng)歷六七十年的休養(yǎng)生息,國家面貌發(fā)生巨大變化,“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余貨財。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而不可食”(《史記﹒平準書》。漢武帝從小就盡情地享受著盛世的紅利,大概還在上幼兒園年齡,他就當著自己的小表妹阿嬌夸口說:“若得阿嬌,當以金屋儲之。”聽聽這口吻,家里如果沒有一座金山,小小年紀,哪來這股沖天牛氣?
毫無疑問,如果漢武帝能繼承他爺爺、老爸的政治遺產(chǎn),那個被歷史學家稱之為“文景之治” 的時代肯定會持續(xù)下去。但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有更高的政治追求,他對內(nèi)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加強封建統(tǒng)治;對外廢除和親,反擊匈奴,一洗中原王朝幾代人的恥辱。完全可以說,漢武帝的大動作改變了華夏民族的歷史進程,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但可惜的是,他最終沒能跳出歷史的局限而走向了反面。他推行“推恩令”,任用酷吏,甚至以“腹非”之名定罪,最終把強化統(tǒng)治變成了專制暴虐;他率性用兵,殺人滅國,最終把反擊侵略變成了窮兵黷武。他窮奢極欲,大建宮室別館。他雅好女色,后宮美女數(shù)千。他夢想成仙,崇信妖人。他熱衷封禪,遍祀諸神……
漢武帝如此地張揚揮霍,不恤民力,激化了各種社會矛盾,國家的經(jīng)濟狀況已經(jīng)到了崩潰的邊緣。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匈奴人襲邊的事件時有發(fā)生,老百姓揭竿而起的義舉此起彼伏,宮廷內(nèi)部的爭斗不斷,特別是他親自逼死了太子劉據(jù)以后,令這位步入暮年的老皇帝不能不清醒起來。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當有大臣建議在輪臺(新疆輪臺)屯兵時,年近七旬的漢武帝立即召集群臣,頒布了被歷史學家稱之為“仁圣之所悔”的《輪臺罪己詔》。
在詔書里,他對平生功業(yè)沒有用“兩分法”,也沒有用三七開或四六開,而是 “深陳既往之悔”,毫不掩飾地承認自己執(zhí)政的失誤,赤裸裸地做自我批評,他說:“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他決心改正錯誤,他說:“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同時,對自己迷信神仙的事也作了深刻反省,他說:“向時愚惑,為方士所欺。天下豈有仙人?盡妖妄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