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是活的充實(4)
時間:2012-08-30 投稿:maxiaoling 在線投稿:

12、愉悅的根基在自己身上
一般人總是將人生的愉悅,寄托在外界的事務(wù)上,依附于世俗的認同上。百般看重地位、財產(chǎn),以及待遇、名譽等東西,自己一旦失去這些,便是沉重的打擊,常會痛不欲生,其幸福和快樂的根基也隨之毀滅。假如自己真是這樣過生活,那么快樂離我們是相當遙遠的。為什么要讓別人來評價自己的快樂程度,把握好自己。
13、感覺幸福就是幸福
許多人都在刻意追求所謂的幸福;有的雖然得到了,其代價卻巨大無比。許多哲人都說,幸福是種感覺,就如同“佛”就在你我心中。幸福的感覺隨滿足程度而遞減,與人的心境、心態(tài)密切相關(guān)。先哲們說:得之愈艱、愛之愈深,擁有幸福,常思艱難。一個人總是感覺不到幸福,是自己的最大悲哀。幸福是種感覺,不知足,永不會幸福,知足者常樂!
14、別人的恩澤要牢記
目光短淺的人總是“忘恩負義”,危機時到處求助,事成之后再不露面。求人時信誓旦旦,得逞后胡作非為。這種人最被人鄙視。“忘恩負義”讓朋友傷心,“忘恩負義”是急功近利的表現(xiàn)。“忘恩負義”只得益于一時,卻會永遠失信于人。切忌過河拆橋,過河拆橋會斷了自己的后路。
15、凡事要留有余地
每一個人都會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遭遇到完全不同的“三種人”。第一種是能夠理解、欣賞和器重自己的人;第二種是曲解、中傷甚至排斥自己的人;第三種人是與自己毫無關(guān)系、無關(guān)痛癢的人。第一種人對自己有知遇之恩,應(yīng)當尊為師友,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第二種人對自己造成深深的傷害,需要智慧地遠離,而不是煩惱和計較。對于第三種人要以禮相待、和平共處。了解不同的人,區(qū)別對待,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提示:試試"← →"鍵可實現(xiàn)快速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