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資料 李白生平經(jīng)歷簡介(8)

時間:2012-07-21   投稿:maxiaoling   在線投稿:投稿

  七三三年(開元二十一年)李白三十三歲。構(gòu)石室于安陸白兆山桃花巖。開山田,日以耕種、讀書為生活。

  七三五年(開元二十三年)李白三十五歲。五月應(yīng)友人元演之邀游太原。秋,滯留太原。

  七三六年(開元二十四年)李白三十六歲。春在太原,曾北游雁門關(guān)(今山西省代縣)。南下洛陽與元丹丘相逢。秋,至篙山元丘處,結(jié)識岑勛。南返途經(jīng)襄陽時,與孟浩然再會。是年杜甫二十五歲。在齊魯燕趙一帶漫游。

  七三八年(開元二十六年)李白三十八歲。春,又出游南陽、篙山(元丘的居所)、陳州、楚州(今江蘇省淮安縣)。

  七三九年(開元二十七年)李白三十九歲。春至初夏,在安宜(今江蘇省寶應(yīng)縣)。夏,漫游于吳地(今江蘇省蘇州市)一帶。秋,逆長江西上,經(jīng)當(dāng)涂(今安徽當(dāng)涂縣),至巴陵(今湖南省岳陽縣),適逢王昌齡被貶滴嶺南(今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一帶),二人會晤。冬,自巴陵歸安陸。

  七四一年(開元二十九年)李白四十一歲。居?xùn)|魯,與韓淮、裴政、孔巢父、張叔明、陶河等隱于祖徠山(在今山東省州市北部),縱酒酣歌,號稱“竹溪六逸”。又以學(xué)道為事,意欲出游越地。

  七四二年(玄宗天寶元年)李白四十二歲。四月,游泰山。夏,與子女一道至南陵(今安省南陵縣),欲游越中。玄宗征召入京,返南陵。秋,赴長安。與太子賓客相遇,賀以“謫仙人”稱之,復(fù)推薦于朝廷,得玄宗優(yōu)遇,命為翰林院供奉。

  七四三年(天寶二年)李白四十三歲。詔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官中行樂詞》,賜宮錦袍。暮春,興慶池牡丹盛開,玄宗與楊玉環(huán)同賞,李白又奉詔作《清平調(diào)》。對御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始縱酒以自昏穢。與賀知章等人結(jié)“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嘗奉詔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宮中人恨之,讒謗于玄宗,玄宗疏之。

  七四四年(天寶三年)李白四十四歲。春正月,送賀知章歸越。三月,自知不為朝廷所用,上書請還山,賜金,離長安而去。初夏,與杜甫識于洛陽。旋往開封,請北海高天師授其道,決心遁入方外。秋,與高適、杜甫共游梁宋(在今河南省)。冬,北往安陵(唐屬平原郡,在今河北省吳橋縣北),乞蓋寰為造真(道教的秘籍),由高天師如貴道士授錄濟(jì)南(今山東省濟(jì)南市)的道觀紫極宮。還歸任城。

  七四五年(天寶四年)李白四十五歲。春在任城。杜甫來東相方。二人同游于任城一帶。夏,與高適、杜甫同渴北海太守李邕于濟(jì)南。秋,與杜甫復(fù)會于郡(今山東省曲阜市),二人同游甚密。秋冬,在魯郡別杜甫,游金鄉(xiāng)(今山東省金鄉(xiāng)縣)、單父(今山東省單縣)。

提示:試試"← →"鍵可實(shí)現(xiàn)快速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