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失落之城都有誰?為什么這些城市會被稱為失落之城?(3)
長春:突圍之城
長春在古代史中的存在感并不強,只是遠居中央帝國東北角的一處邊防重鎮(zhèn),直至1932年成為“偽滿洲國”“首都”,才迅速發(fā)展為總人口超過120萬的“亞洲第一大都市”,并以先進的基礎設施建設、雄厚的工業(yè)實力躋身當時中國現(xiàn)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新中國成立后,長春、哈爾濱等東北工業(yè)城市一同被譽為“共和國長子”,第一汽車制造廠與長春電影制片廠的成立,使其風光一時無兩。
但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上海(大眾)、天津(豐田)、廣州(本田)借力外資成為中國汽車工業(yè)的后起之秀,“汽車城”的一枝獨秀局面被打破,這使得一汽產值一度占經濟規(guī)模60%的長春經歷了發(fā)展波折。
盡管如此,單就東北而言,長春仍不能被稱為真正意義上的“失落之城”。
在深陷經濟困境的大背景下,它在2018年上半年仍完成高于全國增速0.6%的GDP增長,而同區(qū)域內的三個副省級城市GDP增速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從這個角度而言,今日長春雖未像沈陽那樣因《鋼的琴》《艷粉街的故事》和雙雪濤被公眾熟知,卻在一種低調狀態(tài)下開啟了突圍嘗試。
鄭州:委屈之城
鄭州,著名的“外省人吐槽、本地人嫌棄”的委屈之城,予人一種不交惡、老實巴交的感覺,因此挨地圖炮也挨得最狠。
鄭州在1954年才成為河南省省會,被省內人戲稱為“熬了幾百年才做了省城”,不過它其實有足夠多可供自夸的資本:它是軒轅黃帝故里,是商文明的發(fā)源地,也有少林寺這樣閃亮的文化名片。
但這座城市論古跡不如洛陽、開封,論現(xiàn)代化又受糟糕的市內交通拖累,記載在歷史課本上的那一次“二七慘案”,也許就是鄭州作為陸上交通中心的唯一回憶。
早餐胡辣湯蘸油條、韭菜餡炸菜角一字排開,加點走俏全國的衛(wèi)龍辣條,這味兒簡直太沖,畫風簡直太崩。
這里是傳說中的“鄭姆斯特丹”,是活在地圖炮和自嘲中的城市,像一個不忍調戲又忍不住調戲的老好人——文青大概也不會想跟這種人一塊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