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娃英語詞匯量1500不夠 折射中國家長教育焦慮(2)
培訓機構“制造焦慮”,家長紛紛“入甕”
“220-173=47,僅剩47個名額了!”
“僅剩43個名額了!”
“再不下手趕不上了!”
某機構招生老師在微信朋友圈用“減法”營銷“制造焦慮”,營造“搶到”就“賺到”的氛圍。
一些已經(jīng)報名參與春季班的家長,為了在暑期“續(xù)班”,還要登錄APP線上搶課。助教老師一輪接一輪的倒計時“讀數(shù)”更讓氣氛愈加緊張,“孩兒爸連WiFi,孩兒媽換4G”,某時某刻,全家為了“搶”一個課外班嚴陣以待。
課外教育培訓機構的焦慮營銷已然“成功”地“感染”了家長們。
北京西城區(qū)家長馮欣(化名)暑假里把女兒送進海淀區(qū)某課外班,她總感嘆自己“覺悟”太晚。
馮欣的女兒9月開學將升入新初三,在這個京城最“火熱”的季節(jié)里,馮欣母女每天往返于西城的家和海淀的培訓機構。看著那些對課外班駕輕就熟、一臉淡定的孩子們,馮欣說,“一天上四門課的不算多,還有一天上十個小時的呢。”
暑假里把孩子送進“高中銜接課程”的還有河北的家長趙曉娜。趙曉娜的孩子今年剛參加完中考,除了中考前忙著一對一補習,各種高中銜接課程在孩子中考前就開始“輪番轟炸”。當時培訓機構的老師推薦了“好學班”“精進班”和“志高班”,其中“志高班”需要孩子中考成績600分(中考滿分為650分)。
當趙曉娜終于下定決心要報名銜接課時,卻發(fā)現(xiàn)居然都快報滿了。而機構的老師還在耳邊不斷地“販賣焦慮”——“現(xiàn)在嚴格按照交錢順序給學生排位置,再不交錢就只能坐最后一排了。”
看來培訓機構的“心理宣傳攻勢”很有“成效”,趙曉娜連說自己還算“幸運”,至少“搶到”了火爆的課程。
有著多年中學教學經(jīng)驗的趙桂琴老師告訴記者,如今課外輔導班的質(zhì)量參差不齊,一些自以為在課外班學過的孩子課堂上會有懶學等抵觸情緒,但其實并沒有扎實掌握學習知識,“就像吃了夾生飯,消化不了,久而久之,甚至造成了學生的厭學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