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的“有毒吃法”可信嗎

2018-06-20 17:02:02來源:四海生活百科

   最近網(wǎng)上傳言有些食物搭配一起吃會中毒?食物中的“有毒吃法”可信嗎?有些食物相生相克,但有些食物一起混吃是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的。看專家如何點評這8大謠傳。

20140320111015-126355033.jpg

  傳說中食物的“有毒吃法”靠譜嗎

  謠傳1:小蔥拌豆腐致鈣難吸收

  專家點評:幾乎所有的植物都含有草酸成分,如果按照這一理論,當天只要吃了豆腐,就不能再吃任何蔬菜,否則都有可能導致和小蔥一樣的“杯具”。草酸與鈣在體外實驗中確實會生成草酸鈣,但問題是,我們做菜時不是要用一斤小蔥去拌一斤豆腐。且植物中的草酸含量極低,用少量小蔥拌豆腐,不足以結合成草酸鈣。

  謠傳2:土豆燒牛肉引發(fā)胃腸紊亂

  專家點評:土豆燒牛肉有害論純屬無稽之談。在胃酸的參與下,牛肉所含蛋白質(zhì)被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初步分解,形成食糜,便于在小腸內(nèi)被人體吸收。土豆主要成分是淀粉,所需的胃酸濃度低于肉類,但是,任何食物在消化時都會改變胃酸的濃度。不能依據(jù)“消化所需的胃酸濃度不同,會延長食物在胃里的滯留時間”,就推論出胃腸功能紊亂,甚至進而推論出土豆燒牛肉“有毒”。

  謠傳3:紅白蘿卜混吃破壞維生素C

  專家點評:所謂的“紅蘿卜”應該是指胡蘿卜。首先,白蘿卜中維生素C含量十分有限。其次,胡蘿卜中所含抗壞血酸酶,極易被加熱分解。所以如果一定要保護白蘿卜中的維生素C,不妨先把胡蘿卜加熱,煮、炒、燜皆可,再吃白蘿卜。

  謠傳4:海鮮與水果同食產(chǎn)生“砒霜”

  專家點評:海味與水果同吃,要產(chǎn)生砒霜,必須具備兩個前提:一是短時間內(nèi)攝入大量維生素C,一般要幾千毫克以上;二是海鮮受到五氧化二砷污染。這兩個條件在現(xiàn)實中很難同時具備。

  謠傳5:茶葉煮雞蛋更刺激胃

  專家點評:做實驗時,高濃度的茶堿可在一定實驗條件下與鐵元素結合。但雞蛋中的鐵含量并不高,煮茶葉蛋時發(fā)生上述反應的機會很低。

  謠傳6:豆?jié){沖雞蛋失去營養(yǎng)價值

  專家點評:豆?jié){中有抗胰蛋白酶,會阻礙消化,這也是喝生豆?jié){會腹瀉的原因。而雞蛋所含的黏性蛋白也會影響吸收,所以我們也不主張生吃雞蛋。但是,加熱到一定程度后,這些成分都會被破壞。因此,熱豆?jié){沖雞蛋,只要能煮熟,在營養(yǎng)價值和對人體健康方面都沒問題。

  謠傳7:牛奶與橘子同食會腹瀉

  專家點評: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如果是這樣,肉甚至米飯中所含蛋白質(zhì)結構與牛奶相差不多。如果照這個邏輯,吃完飯也不能吃水果,否則也有可能出現(xiàn)腹瀉。

  謠傳8:蘿卜水果同吃致甲狀腺腫

  專家點評:說是蘿卜與水果同吃,水果中的類黃酮會抑制蘿卜中的抗甲狀腺物質(zhì)硫氰酸。其實,硫氰酸只有在體內(nèi)缺碘的情況下才會影響甲狀腺功能。如果碘攝入正常,吃蘿卜和水果沒問題。

相關推薦

科比主持的《細節(jié)》是什么節(jié)目 科比否認自己節(jié)目有毒是怎么回事

科比主持的《細節(jié)》是什么節(jié)目  科比否認自己節(jié)目有毒是怎么回事近日,著名NBA籃球巨星科比-布萊恩特最近推出了一檔名為《細節(jié)》的籃球分析類節(jié)目。這檔節(jié)目一經(jīng)推出就受到了很多NBA球星的追捧。因此,有不少人調(diào)侃科比的節(jié)目會帶來詛咒。但對此,認真的科比感到很是不爽,他回擊稱:“只有頭腦簡單之人才會認為我的節(jié)目會帶

創(chuàng)造101王菊是誰為什么說王菊有毒 菊外人什么梗

創(chuàng)造101王菊是誰為什么說王菊有毒 菊外人什么梗今天火的不行的熱搜估計是王菊莫屬了,上了微博熱搜同時王菊也火爆了朋友圈,王菊何許人也?這要說說創(chuàng)造101這個女團節(jié)目了。一起來了解一下王菊以及王菊有毒的傳說吧。

蛇草莓有毒嗎 蛇草莓是什么

蛇草莓有毒嗎 蛇草莓是什么民間有說蛇草莓有毒的說法,經(jīng)常告誡小孩子不要摘蛇草莓吃,那么蛇草莓真的有毒嗎?是事實還是傳說呢?想知道答案的跟小編來看看。

蚊香放出的煙有毒嗎 蚊香對人體有害嗎

蚊香放出的煙有毒嗎 蚊香對人體有害嗎蚊香是我們夏天的滅蚊神器便宜又實惠,我們都知道點玩蚊香要洗手,因為蚊香有毒,可是你知道嗎,點燃蚊香放出的煙毒性也特別大。下面跟小編來了解一下點蚊香有哪些壞處吧!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wǎng)特約會員fengqi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生活百科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內(nèi)容僅供娛樂參考。部分文圖內(nèi)容可能未經(jīng)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