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有哪些謠言?盤點2018年朋友圈的十大謠言 切勿再把謠言當真理
06酷暑天喝冰水微血管會爆?
謠言:2018年夏天,一則傳言在網上瘋轉:“在40℃的天氣,如果從戶外走進空調房馬上喝冰水,微血管會爆掉。”
真相:專家指出,不管是人體皮膚還是血管,都適用于熱脹冷縮的原理。當我們身處高溫時,如果突然受到冷的刺激,血管確實會收縮。但人體內環(huán)境是相對穩(wěn)定的,具備強大的調節(jié)機能,健康人群在高溫天氣喝冷飲,基本不可能導致血管爆裂。
但需要注意的是,人們在酷暑天突然喝冷飲,可能會引起局部痙攣和不適,如胃腸痙攣、頭疼等現(xiàn)象,但癥狀較輕可以很快緩解或改善。
07面條加“膠”沒法吃?
謠言:2018年9月,一條“面條被水洗后還剩下少許不溶于水的物質”的視頻走紅網絡。消費者買了不同品牌的面條用水泡一段時間,結果每個品牌的面條都有膠狀物質形成。該名消費者在視頻中表示,現(xiàn)在好多面條都加了“膠”,沒法吃了。一時間,“面條成了有毒食品”的說法甚囂塵上。
真相:專家表示,面條是面粉做的,面粉在水中浸泡后,當其中的淀粉和其他雜質全部被洗掉后,最后剩下的就是面筋。面筋是小麥粉遇水后所特有的一種膠體混合蛋白質,由不溶于水的麥醇溶蛋白和麥谷蛋白組成,這就是謠言中所謂的“膠”。而這些膠狀物是富有營養(yǎng)的蛋白質。
一般來說,掛面中的濕面筋含量越高,說明其應該是由蛋白質含量更高的面粉做成的。
08身份證貼創(chuàng)可貼防消磁?
謠言:2018年10月,朋友圈流傳《身份證上一定要貼張創(chuàng)可貼,現(xiàn)在知道還不晚》的文章。該文宣稱,把創(chuàng)可貼中間的藥棉對著二代身份證芯片所在位置貼住,身份證和手機放在一起就不會消磁了。
真相:對此,專家表示,這個說法的前提就不存在,身份證卡片沒有磁性,何來消磁一說?如今使用的二代身份證是“非接觸式IC卡”的芯片結構,由IC芯片、感應天線組成,封裝在一個標準的PVC卡片內,芯片及天線無任何外露部分。簡而言之,身份證是靠電磁波工作,跟磁場并沒有什么關系。
警方也提醒廣大公眾,身份證沒有想象中那么脆弱,經公安部實驗,身份證不怕水,也可抵御正常高溫。但使用和存放時需注意不要用力扭曲、重壓或者放置在過高溫度下,以防芯片受損。
09不穿秋褲可以改變抗寒基因
那么這個經久不衰的“傳說”是否真的有科學道理呢?專家表示,其實不然。一方面從基因的角度講,雖說環(huán)境可以影響基因,但由外部環(huán)境條件導致的生物性狀改變是很難遺傳的。因此不穿秋褲只是個體抗寒能力的訓練,從整體來說,不會導致基因的改變和遺傳。
雖說穿不穿秋褲和抗寒基因沒關系,但抗寒能力卻和很多因素有關。專家指出,不同地域的人耐寒能力本就不同,長年生活在寒冷的北方,其耐寒能力遠遠高于生活在熱帶地區(qū)的人群。而且,耐寒能力可以通過鍛煉提高。此外,腿部抗寒能力還與腿部皮膚感知溫度的能力有關。
010冬天骨頭會變脆?
謠言:這些年,各地醫(yī)院門診顯示,一到冬天,骨折尤其是中老年骨折患者就會增加。因此,網絡上流傳起這樣的說法。人的骨骼礦物質密度在冬季呈減低的季節(jié)性變化,部分骨頭會變得極其脆弱,也就是常說的“一到冬天骨頭就變脆”。
真相:專家認為,天冷時出門少加上運動少,受太陽光照射時間短,這確實會影響鈣、磷的正常吸收和骨化作用,造成體內鈣質流失較大,但不一定會導致人體骨骼在冬天變脆。
專家指出,冬天因為曬太陽少導致人體骨骼出現(xiàn)的鈣流失等問題,完全可以通過春、夏、秋3個季節(jié)彌補回來。冬天骨折的人多可能與冬季地面變得堅硬,且與人們衣服穿得比較厚、行動笨拙,在冰雪天容易滑倒有關,中老年人尤其如此。但并不能因此就說冬天骨頭會變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