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首頁
當前位置:四海網 > 生活百科

中國夜間消費地圖一覽 哪個城市才是真正的不夜城?

2019-08-03 14:43:04來源:四海網綜合21世紀經濟報道

  北方喚醒“冬眠”

  歷史上北方也有夜經濟發(fā)達的代表。近期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描繪了人們對長安夜生活的想象;北宋時期的開封也是著名的不夜城,一方面經濟活躍,另外坊市合一,沒有營業(yè)時間和營業(yè)地點的限制。

  除了這些代表性的大都會外,從中晚唐至今,夜市繁華集中的地區(qū)還是南方,而近期發(fā)展夜經濟補課最有迫切性的也是北方城市。包括北京、濟南、石家莊、天津、西安、長春、沈陽、蘭州等城市均密集提到鼓勵發(fā)展夜經濟,部分城市提到要打破過去夜經濟“冬眠”的怪圈。

  在記者梳理的全國主要城市地鐵最晚班次運營時間表中,其中有13個城市零點后還有地鐵,其中只有3個是北方城市,包括北京、天津和地處大西北的烏魯木齊。

  作為社會商品零售總額消費全國排名第二的北京,夜經濟狀況也遠不如上海、廣州等南方城市。在東三環(huán)開沙拉店的老板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前幾年北京三環(huán)內去商業(yè)化趨勢明顯,夜里三環(huán)內越來越冷清,CBD到了晚上也空心化。

  另外北京24小時便利店也不如廣州、上海密集,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顯示,2017年,北京的城市便利店發(fā)展指數排名為全國第七位,24小時便利店所占比例不足一半。

  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的專家將南北夜經濟的差距歸到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經濟活躍度和市場管理機制的包容性,其次是天氣,北方冬季寒冷,有“貓冬”一說,居民不愛夜間出門,南方氣候更適合常年夜間活動。

  單從地方經濟富裕程度來看,2018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前十的城市,除北京外都是南方城市;2019年上半年社零消費排名前十的城市,北方城市也只有北京;粵港澳大灣區(qū)研究院發(fā)布《2018年中國城市營商環(huán)境評價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城市營商環(huán)境排名中,前十的城市也只有北京。

  線上夜間消費,北方城市也是遠弱于南方,京東提供的數據顯示,夜間訂單量城市前三分別為上海、深圳、北京;夜間訂單量同比增速最快的五個城市,分別是深圳、惠州、上海、重慶、廣州。除北京外,北方城市的線上消費也更為蕭條。

  一位政府官員對于發(fā)展夜經濟的措施直言,首先是要增加居民收入,另外要有好的市場環(huán)境,不能把夜市、大排檔一刀切的清除。

  從今年北方多個城市出臺的鼓勵夜經濟發(fā)展的建議來看,完善配套設施和市場環(huán)境是他們的重點功課。比如,北京提出一系列晚上夜經濟配套的措施,包括延長周末地鐵運營時間,鼓勵發(fā)展24小時便利店等。而西安,近兩年夜經濟發(fā)展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城市亮化明顯。

  當然,夜間經濟也不應是千篇一律的燈光秀和商業(yè)街。中央財經大學城市與房地產管理系教授王志鋒表示,南北夜經濟差異和氣候因素、消費理念和文化習俗方面的差異都有關。但隨著全社會消費人群年齡結構的改變,現代人們生活習慣、消費理念的改變,以及夜經濟消費業(yè)態(tài)的創(chuàng)新、多元,再加上政府對夜經濟的大力推動,政策上的引導、交通等配套服務上的提升,北方城市盡管在一定時間內與南方城市還有差距,但在內因和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已經明顯進入發(fā)展的快車道,特別是像北京等以現代服務業(yè)為主的大都市,其高質量發(fā)展“夜經濟”的優(yōu)勢愈發(fā)凸顯。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用戶zhaoying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生活百科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容可能未經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