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wǎng)首頁
當前位置:四海網(wǎng) > 生活百科

處暑節(jié)氣各地有哪些習俗?處暑7大習俗介紹

2019-08-23 09:06:06來源:四海網(wǎng)綜合

  處暑是天氣由熱轉涼的標志性節(jié)氣,在中國民間常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說,而處暑節(jié)氣正是農(nóng)歷七月,古代也流傳有關處暑的諺語比如:“一場秋雨一場涼”,“立秋三場雨,麻布扇子高擱起,”等,講的就是處暑節(jié)氣的變化描述,那么你知道處暑這一天有哪些習俗嗎?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0.jpg

  1、祭祖、迎秋

  處暑節(jié)氣前后的民俗大多都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者是“中元節(jié)”。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開始,就有開鬼門的儀式,一直要到月底關鬼門才結束,在這期間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據(jù)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后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后以關鬼門結束。

  2、吃龍眼配稀飯

  老福州的生活習俗是,在處暑的時候要吃龍眼配稀飯,因為夏天的時候天氣比較熱,人體消耗了很多的熱量,吃龍眼能補充熱量。龍眼偏溫性,有益心脾,補氣血,有滋補養(yǎng)氣的作用。老一輩的吃法就是剝一碗龍眼,混著稀飯一起吃。

  除此之外,老福州在處暑吃的另一種食物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實就是糯米丸,做法很簡單,將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湯,加點糖,味道清甜,既可補充碳水化合物,又可以解夏天的口膩。

  3、煎藥茶

  此習俗自唐代以來已盛行。每當處暑期間,家家戶戶有煎涼茶的習慣,先去藥店配制藥方,然后在家煎茶備飲,意謂入秋要吃點“苦”,在清熱、去火、消食、除肺熱等方面頗有好處。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市區(qū)街頭專門有賣酸梅湯的茶攤,故有“處暑酸梅湯,火氣全退光”的諺語。制作酸梅湯很簡單,在夜間用開水沖泡曬干的梅子,再加冰糖。煮好放涼后,裝進木制有蓋的冰桶中,使其溫度降低。喝起來酸中帶甜,甜中微咸,口感甚佳。

  4、拜土地爺

  處暑節(jié)氣正值農(nóng)作物收成時刻,農(nóng)家紛紛舉行各種儀式來拜謝土地爺。有的殺牲口到土地廟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還有的這一天從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腳,恐把到手的豐收洗掉。

  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后,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nóng)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定襄縣民俗將麻、谷懸掛門首。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wǎng)用戶dcc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生活百科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nèi)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nèi)容可能未經(jīng)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