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首頁
當前位置:四海網 > 生活百科

袁隆平的兩個夢想 一生都在追逐和實現

2019-09-30 23:32:41來源:四海網綜合

  “去年,有一塊田里種的第三代雜交水稻長勢很好,袁老師親自叫了10來個人和他一起去田里測產,結果畝產有1300多公斤,他高興得直說‘驚人’。”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新奇研究員回憶。

  數據顯示,雜交稻比常規(guī)稻增產20%左右。近年來,我國雜交水稻年種植面積超過2.4億畝,占水稻總種植面積的57%,而產量約占水稻總產的65%,年增產水稻可多養(yǎng)活7000萬人口。

  “糧食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戰(zhàn)略物資,沒飯吃的味道不好受。我一直有個‘禾下乘涼夢’,高產、更高產是我們永恒的追求。”袁隆平說。

  雜交水稻國外種植面積達700萬公頃

  讓雜交水稻造福世界,是袁隆平院士的另一個夢想。

  雜交水稻技術輸出幾乎同步跟上了中國對外開放的腳步。1979年,農業(yè)部向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贈送了1.5公斤雜交水稻種子。這些種子在美國種植后,比當地良種增產33%以上。接下來,中美間的雜交水稻技術合作持續(xù)至今。

  曾經5次應邀赴美國傳授技術的袁隆平院士還記得,由于雜交水稻在美國增產明顯,美國西方石油公司曾在1981年專程來中國拍攝了一部紀錄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花園里——中國雜交水稻的故事》,除了在美國放映,日本電視臺也在全國范圍內播放,引起了轟動。

  40年來,雜交水稻技術的傳授范圍不斷擴展。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與隆平高科共為亞非拉約80個發(fā)展中國家培育了一萬余名技術人員,雜交水稻技術在許多國家“生根開花”。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袁隆平更加忙碌,接待了越來越多前來“求道(稻)”的外國嘉賓。

  馬達加斯加在非洲的雜交水稻種植面積最大,產量也最高,平均單產比當地品種高出1倍以上。馬達加斯加的幾位官員來長沙拜見袁隆平院士時,特意帶來了印有水稻圖案的新版貨幣,表達馬達加斯加人民的謝意。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用戶yanfang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生活百科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容可能未經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