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諾貝爾文學獎陸續(xù)揭曉 中國女作家成熱門人選
2019-10-07 09:12:58來源:四海網綜合
諾獎是怎么評選出來的?
一直以來,人們好奇于諾貝爾獎的評選規(guī)則。根據諾貝爾的遺囑,在評選的整個過程中,獲獎人不受任何國籍、民族、意識形態(tài)和宗教的影響,評選的唯一標準是成就的大小。
物理獎和化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生理或醫(yī)學獎由瑞典皇家卡羅林醫(yī)學院評定,文學獎由瑞典文學院評定,和平獎由挪威議會選出。經濟獎委托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每個授獎單位設有一個由 5人組成的諾貝爾委員會負責評選工作,該委員會三年一屆。
各個階段的評議和表決都是秘密進行的。諾獎一般只發(fā)給個人,但和平獎例外,也可以授予機構。候選人只能在生前被提名,但正式評出的獎,卻可在死后授予。
諾獎歷史上,獲獎者中比較多的是白人男性,引發(fā)了關于評選偏見的爭議。據《自然》雜志報道,針對獲獎者的性別和種族比例“不平衡”問題,諾獎的評選方之一瑞典皇家科學院的秘書長、生物醫(yī)學科學家戈蘭·漢森表示,他們已經為改善不平衡采取了措施,如果這還不夠,院方準備付出更多努力。
但是漢森強調,獲獎者的科學發(fā)現必須是最重要的評判對象,不然諾貝爾獎的價值會被拉低,最終會傷害到所有人。
有趣的是,BBC曾通過分析歷年諾獎得主的照片和信息資料,總結出諾獎得主的一般特征:61歲左右的美國已婚男性,不戴眼鏡,經常剃須。
雖然這樣的結論不一定靠譜,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美國一直都是諾貝爾獎的大戶。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用戶xxf123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生活百科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容可能未經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