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實現量子霸權 什么是量子霸權?量子霸權或許只是優(yōu)勢?
IBM博文截圖
1萬年和200秒
到底什么是“量子霸權”?
2012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理論物理學家約翰•普瑞斯基爾(John Preskill)提出了這一概念,指量子計算機可以做到經典計算機實現不了的事。
《自然》網站報道指出,量子計算機的工作方式與傳統(tǒng)計算機有根本的不同:傳統(tǒng)比特(bit)不是“1”就是“0”,但是量子比特(qubit)可以同時以多種狀態(tài)存在。
理論上,當量子比特“不可避免地”連結在一起時,物理學家可以利用它們波狀量子態(tài)之間的干擾來進行計算。不通過這種方式,相關計算可能要花費數百萬年的時間。
具體來看,谷歌研制的“西克莫”量子芯片包含54個量子比特,每個量子比特都由超導環(huán)組成。由于有1個量子比特無法有效工作,芯片實際只使用了53個量子比特。
谷歌的“西克莫”量子芯片
報告顯示,“西克莫”所進行的運算,是要證明一個隨機數字生成器符合“隨機”的標準。即使是現存最先進的傳統(tǒng)超級計算機“頂點(Summit)”,對量子電路的一個實例取樣100萬次也要耗時1萬年,但“西克莫”僅用200秒便完成了運算。
谷歌量子計算團隊負責人哈特穆特•尼文(Hartmut Neven)表示,該公司實現“量子霸權”的是無懈可擊的。即使外部研究人員縮短了進行傳統(tǒng)模擬的時間,量子硬件也在不斷改進——這意味著在這個問題上,傳統(tǒng)計算機不太可能迎頭趕上。
“看來谷歌給了我們第一個實驗,證明量子加速在真實世界的系統(tǒng)中是可以實現的。”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量子物理學家米歇爾•西蒙斯(Michelle Simmons)說。
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理論計算機科學家斯科特•阿倫森(Scott Aaronson)認為,雖然谷歌上述成果的實際應用有限,“假設它是成立的,那么科學成就是巨大的。”
事實上,早在上月底,谷歌相關研究報告的早期版本就出現在NASA網站上,但隨后被迅速刪除。美國《財富》雜志當時援引谷歌消息人士稱,報告被撤回是因為該研究尚未經過同行評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