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首頁
當前位置:四海網 > 生活百科

小寒節(jié)氣有哪些習俗?小寒節(jié)氣習俗食俗匯總

2020-01-02 17:10:12來源:四海網綜合

%E7%83%A4%E9%B8%A1%E8%82%89,%20%E7%99%BD%E7%B1%B3%E9%A5%AD,%20%E5%8D%B0%E5%B0%BC%E9%A3%9F%E5%93%81,%20%E8%B0%83%E5%91%B3%E5%93%81,%20%E9%BB%84%E7%93%9C,%20Java%E7%9A%84%E9%A3%9F%E7%89%A9.jpg

  2、小寒習俗:吃糯米飯

  廣東民諺“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飯驅寒是傳統(tǒng)習俗。民間傳統(tǒng)認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覺暖和,利于驅寒。中醫(yī)理論認為糯米有補中益氣之功效,在寒冷的季節(jié)吃糯米飯最適宜。老人說是利于散濕驅寒,所以就有了這樣的一個傳統(tǒng)。小大寒季節(jié),正是人們提高身體素質加強食補的的大好時機,舊時代窮人家沒有更多營養(yǎng)品食用,從小寒、大寒開始經常吃上一碗糯米飯就算是補身體了。小大寒季節(jié),正是人們提高身體素質加強食補的的大好時機,從小寒、大寒開始經常吃上一碗糯米飯就算是補身體了。

  糯米飯有很多種做法,湖南、廣東和港式的做法又各有其精髓。湖南糯米飯很膩,吃一小碗已經飽肚,但廣東糯米飯吃兩碗還有肚余。港式糯米飯會用上雞絲、香菇等做主料,再以高湯淋料,增加香味和口感。廣式糯米飯,必定要有臘肉、臘腸等經典配料,這兩樣配料也是整鍋糯米飯的靈魂所在。廣州在小寒這一天是有吃糯米飯的傳統(tǒng)。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里面吃。小寒、大寒吃糯米飯驅寒是廣東民間傳統(tǒng)習俗。因為糯米養(yǎng)胃,含糖量又高,吃了之后身體就會感覺暖和。

  3、小寒習俗:熬煮臘八粥

  臘八在小寒后,北方有句俗語:“臘八臘八,凍掉下巴”,所以這時候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營養(yǎng)又暖胃。吃臘八粥、做臘巴蒜,臘八節(jié)人們以遵循傳統(tǒng)食俗的方式祈福新的一年。

  "小寒大寒,冷成冰團",5日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小寒",標志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小寒節(jié)氣中有一項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過了臘八,年味漸濃,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lián)、剪窗花,趕集買年畫、彩燈、香火等,陸續(xù)為春節(jié)作準備。

  小寒是臘月的節(jié)日,北方數(shù)九歌里正值“三九四九冰上走”的日子。小寒節(jié)氣習俗吃什么,當然有一樣傳統(tǒng)食物值得一提,那就是臘八粥。臘八粥具有驅寒補氣的效果,不乏為小寒節(jié)氣的一道美食。

  食粥是中國飲食文化中一道養(yǎng)生大餐,臘八粥確能起到驅寒補氣的效果,還可以根據(jù)個人體質在粥里適量放點滋補類的中藥食材

  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qū)人民仍保留著吃臘八粥的習俗。尤其是北方吃臘八粥更是是盛行。飲食上“小寒”節(jié)氣中有一重要民俗就是吃“臘八粥”。粥中均為甘溫之品,有調脾胃、補中益氣、養(yǎng)氣血、驅寒強身的功效。

  江浙地區(qū)煮臘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實、蓮子、紅棗、桂圓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長命百歲。據(jù)說,這種煮粥方法是從南京流傳過來的,其中內含若干傳說。“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摻入。”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用戶zhaoying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生活百科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容可能未經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