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2021年起向全世界開放
“天眼”是由我國天文學(xué)家南仁東先生,在1994年提出的構(gòu)想,經(jīng)過一些列的驗證建造工作,歷時22年在2016年9月25日開啟試運行,在2020年1月份通過國家驗收正式投入使用。
天眼(FAST)全稱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大靈敏度的射電望遠鏡,天眼的綜合性能要超過美國的最大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的十倍以上。
望遠鏡主要分為兩類:光學(xué)望遠鏡和射電望遠鏡,它們接受的電磁波波長不同。哈勃太空望遠鏡就是典型的光學(xué)望遠鏡,主要接收宇宙中天體的可見光,跟肉眼觀看到的比較類似。而像“天眼”這樣的射電望遠鏡我們可以把它比喻成耳朵,是在“聽”宇宙中的信號,因為射電信號是肉眼無法觀測到的。
天眼(FAST)有以下主要的科學(xué)目標:
1、增加宇宙中性氫的觀測能力,范圍可以達到百億光年以外,幫助科學(xué)家更好的認識早期宇宙;
2、發(fā)現(xiàn)更多的脈沖星,建立更完備的脈沖星計時陣,在未來可以借助這些脈沖星進行星際導(dǎo)航,畢竟對于射電望遠鏡來說脈沖星就像是黑夜海面上那明亮的燈塔;
3、和國際上相關(guān)機構(gòu)進行合作建立甚長基線干涉測量網(wǎng),獲得宇宙中天體的超精細結(jié)構(gòu);
4、有著最大單口徑的優(yōu)勢,天眼可以更好地進行進行微波巡視,檢測出宇宙空間中的微弱信號;
5、參與地外文明的搜尋工作,把尋找外星人放在計劃表上;
6、增加中國的深空通訊能力,未開我們不僅僅要探測四顆遠日行星,更遠的要飛出太陽系,去探測那些距離太陽系較近的外緣行星,天眼可以輔助這個探測過程中的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