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百余萬存款僅剩九元 竟是父親同居女友把錢卷走了
近日,福建省福州市的林女士向媒體爆料,她的父親在今年3月過世,他因為人在國外未能趕來見其最后一面,然而在7月份他回國之后,才發(fā)現(xiàn)父親的賬戶里有170多萬拆遷款,但最后卡里只剩下9塊錢。經(jīng)周圍的朋友指認,原來她父親之前有一位同居女友 在外面欠了巨額高利貸。顯然,自己父親的錢都被這個女人卷走了……
在這則新聞的下方,有不少人評論:女兒以前去哪兒了?但凡女兒能夠多關(guān)心父親一些,也不會有這樣的結(jié)果。
前幾天有。獨居老人買了大量自己根本用不上的保健品新聞,今天又有百萬拆遷款最后只余9塊錢的新聞。不同的故事,上演的確實幾乎相似的人生。
很多子女在老人去世之后,才發(fā)現(xiàn)老人的錢財被以各種形式欺騙——這種現(xiàn)象本身就很引人深思。在傳統(tǒng)文化中,人們普遍認為百善孝為先,但是在現(xiàn)代社會,快節(jié)奏的生活壓力面前,年輕人的打拼成本越來越高,越來越難以顧及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這使得很多老年人在生命即將走向盡頭的時候,常常會犯這種外人看來很“低級”的錯誤。
他們是真的被騙還是心甘情愿的被騙?這是一個引人思考的問題。也許對于很多老年人來說,他們的選擇是后者。因為對于情感的需要實在是太強烈了,哪怕明知道對方是有意為之有利可圖,也忍不住想要如飛蛾撲火一般享受當下,哪怕是虛幻的快感。
在人的生命的兩頭,老人和孩子并沒有太大的差別,本能性的需要常常占據(jù)了主導地位——比如對于陪伴的需要,對于情感鏈接的需要,對于被愛和被呵護的需要。
從心理的角度來說,老年人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是一種心理機能的退行,也有一部分是對于過往生活的補償性需要。
在這種時候,我們與其譴責老人不夠聰明,倒不如捫心自問:自己能夠為走入生命盡頭的父母做些什么?成然現(xiàn)實生活壓力很大,中年人身上背負了很多的責任,甚至自己也有自身難保的感覺。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對于每個人來說,生命的體驗都只有一次,我們能夠在父母老年的時候給予他們關(guān)心和陪伴的機會,也只有一次。所以我們要不要讓自己的生命體驗更加完整呢?我們要不要承擔起一個成年人必要的責任和艱辛呢?
其實選擇權(quán)在自己手里。
這毫無疑問是一個悲劇,因為它損失的絕不僅僅是金錢。正如羅曼羅蘭所說,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 ,就是在認清這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其實我們也可以選擇:在生活的艱難當中,仍然可以給予我們的親人真正的情感支撐,而不僅僅是物質(zhì)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