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wǎng)首頁

官媒:消費愛國心炒鞋須狠剎 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

2021-04-05 08:34:17來源:四海網(wǎng)綜合

  “原價一千五,炒到四萬八,暴漲31倍!”據(jù)報道,這陣子,隨便刷刷微博和朋友圈,就能看到國產球鞋的爆款漲價、缺貨的消息。以至于不少消費者感嘆:“感興趣的國產鞋都買不起了!”讓人讀出了無奈和不滿之情。

��Ѷ00.jpg

  應該說,炒鞋只要在法律框架內行事,并非不可。但是,如果把這股來勢洶洶的炒鞋風,視為單純的市場現(xiàn)象,那就太“天真無邪”了。

  有個背景不能不提。近日,由于一些跨國企業(yè)無理粗暴抵制XJ棉花,遭到廣大愛國網(wǎng)友譴責,一些洋品牌球鞋因此受到市場冷遇。廣大網(wǎng)友紛紛用腳投票,支持國貨,下單李寧、安踏等知名國產品牌。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一些炒鞋客“捕捉”到了商機,仿佛聞到了“血腥”,趁機轉戰(zhàn)國產球鞋市場,興風作浪。

  炒鞋客在商言商沒有錯,但是不能為了大發(fā)橫財,就扔掉了倫理,突破了底線。這種無底線炒鞋,不僅導致國產球鞋價格飆升,特別是一些爆款鞋出現(xiàn)了一鞋難求的現(xiàn)象,消費者要么買不起,要么買不到;還傷害了廣大消費者的愛國情懷。從某種程度上講,可以說是在消費廣大消費者的愛國心。

  如此炒鞋,只有炒鞋客是贏家,輸家卻有很多。一個是欲哭無淚的消費者,特別是那些懷有愛國熱忱的普通網(wǎng)友,本來一腔熱情支持國貨卻被炒鞋客薅羊毛,乃至當“韭菜”割。另一個是經銷商,正如報道所稱,“鞋販子奔向國產品牌,買斷尺碼、配色,市場價慢慢就是他們說了算了,和經銷商沒關系,和品牌商更沒關系。”再一個是國產鞋行業(yè),通過非正常手段把國產球鞋的價格升到畸形地步,脫離了國產球鞋的真實價位,最終傷害整個行業(yè)。

  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遏制這種瘋狂的做法和歪風邪氣,監(jiān)管部門應該堅決出手,通過法治手段為這輪炒鞋熱降溫。生產廠家需要多想出一些管用的好辦法,比如隨機應變增加供應量等。此外,經銷商、品牌商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發(fā)力,壓縮炒鞋客“作妖”的空間。

  多方攜手、齊心協(xié)力,讓炒鞋客無路(炒鞋歪路)可走!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wǎng)用戶yanfang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站收錄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文圖內容如存在錯誤或侵害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本站承諾2小時內完成處置反饋工作。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