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wǎng)首頁

印度人對中國說聲謝謝難嗎?印主流媒體幾乎沒有“感謝援助”的報道

2021-04-28 17:02:33來源:四海網(wǎng)綜合

  3

  有研究印度的專家跟我聊起印度這次對中國援助的心態(tài),說了幾個比較有意思的點。

  他說西方把印度稱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人自己也這么看。但他從來不這么說,他認為印度不是“民主政治”,應該是“選舉政治”才對。

  印度這樣一個國家很分裂且多樣化,任何問題都可能分裂出許多不同的意見,特別是在選舉政治之下,一切事情都會被政治化,很多正確的事也會被政客為了反對而反對。比如國大黨執(zhí)政時推行了一個政策,如果有一天它成了反對黨,也會反對自己原來推行的這個政策,因為即使是正確的事也只有自己做了才是正確的,決不能便宜了對手。所以印度已經(jīng)形成了這樣一種分裂的文化。

  還有就是印度對中國的“受害者心態(tài)”,有印度人講說,1962年邊境沖突失敗對印度帶來的心理沖擊比西方殖民百年帶來的沖擊還要大,這種受害者心態(tài)導致印度總是以陰謀論和政治化的視角來看待中國,把中國視為最大的威脅,這種心態(tài)在印度是廣泛存在的。那么同時,印度社會同樣也存在理性的聲音,但負面的觀點總是更能刺人眼球。

  我們還不能忽視媒體的作用,印度長期以來不了解中國,絕大多數(shù)印度人是通過西方媒體了解中國的,加上西方媒體抹黑中國的比較多,也就影響到他們對中國的看法。

  這次事件當中,有中國的網(wǎng)友也注意到,是不是我們在對外援助當中也遭遇了挨罵的問題,也要解決這個問題。這位專家對我說,以往我們在對外援助中受益對象不明確,這一方面有受益國本身的問題導致受益不均,同時我們也需要注意專業(yè)性,以后未必都需要通過政府層面,可以走一些非政府組織和慈善機構,讓援助惠及普通老百姓。

  還有一點很重要。我們以后“做好事要留名”,也跟其他國家學,把“風月同天”直接寫在箱子上。以往我們援助不太注意公關宣傳,有的時候不要說回報,可能聲譽都沒有打出來。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注意到這個問題,開始在改進。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wǎng)用戶yanfang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站收錄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文圖內容如存在錯誤或侵害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本站承諾2小時內完成處置反饋工作。
主流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