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喜劇電影爆笑背后 “愛從來不是控制和索取”
04
在《為何家會傷人》的書里,作者心理學(xué)家武志紅在書中指出,中國傳統(tǒng)家庭存在一些各種問題:如父母的專制、情感綁架、子女的愚孝等弊端和矛盾。
而如果一方有專制、情感綁架的話,往往是不會考慮另一方的感受的。
儒家思想中的沒有邊界的“孝”道,讓子女沒原則的順從聽話,也讓兒子在婆媳關(guān)系中左右為難。武志紅為中國家庭關(guān)系的改善,給出夫妻相處指南和親子關(guān)系行之有效的建議和方法。
夫妻相處指南,并非辨明事實,而是交流感受。在《奇葩說》里的“伴侶吵架時是誰錯誰道歉,還是男人先道歉”辯題里,詹青云就講到,婚姻不是講對錯的地方,而是講感情的地方。
那些吵架再怎么激烈都會和好的伴侶,最后不是辨明誰更對了,而是交流彼此的感受,最后不計前嫌的和解。
如果徐伊萬和張璐夫妻關(guān)系,開始就是交流彼此的感受,而不是按自己自以為是的為對方好,他倆也不會走到離婚的地步。
囧媽早點意識到兒子已經(jīng)長大,有自己的想法和人生,就不會把自己從小對他的寬泛母愛延續(xù)下去,給徐伊萬那么多的掣肘和控制。
武志紅在書中講到,好的親子關(guān)系是給他合格的愛和自由。
合格的愛,是不設(shè)條件的支持和關(guān)注。生活中常聽到父母對孩子說:“你不聽話媽媽不對你好”,“你考到100分,爸爸就給你買玩具”,“要想別人家孩子一樣才不辜負媽媽的愛”。
這些都是帶了條件的給予,給孩子壓力也是在進行情感綁架。而無條件的愛和關(guān)注,會給孩子感受到輕松和溫暖。
給孩子足夠的自由,主要有3點:不包辦、不控制和不施壓。
1,不包辦
很多父母給孩子報各種補習(xí)班、興趣班,給孩子選專業(yè),選職業(yè),甚至為子女想好結(jié)婚對象,已經(jīng)是司空見慣的事。孩子從小到大的大大小小選擇,都有父母為他包辦的身影。
子女失去了人生各種選擇的機會,人生就失去了很多的樂趣和意義。
2,不控制
父母要孩子聽話、順從,都是想要對孩子的控制。著名心理學(xué)家阿德勒說過,青春期少年的叛逆,是想掙脫父母控制的表現(xiàn)。
可在習(xí)慣掌控的父母看來,卻是不聽話,難管教的問題。從開始就不對孩子控制的話,孩子也就不會表現(xiàn)出所謂“叛逆”了。
3,不施壓
孩子學(xué)習(xí)、考試、結(jié)婚、生子等等,父母總會以“為你好”的說辭對孩子進行施壓。特別是假期催婚和催生,是長大成人的子女們過年回家頭等憂慮的事情。
今年有不少工作在外的朋友,最后借故忙不回家,其實是擔(dān)心回來被家人親友催婚催生。如果真像《常回家看看》里唱的“老人不圖兒女做多大貢獻,一輩子只圖個團團圓圓”的話,;丶铱纯矗嵌嗝摧p松快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