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藏

7月,我去了外地工作。國慶期間連綿陰雨,我沒有回家,假期快結(jié)束的時候父親來了一趟。
“女兒大了,連家也不要回了。”話語酸溜溜的。
“這不下雨嘛。”不以為意的語調(diào),其實心里清楚,不過是貪圖那份所謂的自由而打著下雨的幌子不愿意回家。
父親在這里住了兩天,走的時候給我留下了一大堆秋衣和食品。雖然覺得父母不在的日子真的很灑脫,但在父親發(fā)動車子的一剎那,心里還是覺得有些空落落。
帶上門,獨自一人在江邊漫步。有風(fēng)吹來,濕漉漉的,混合著江水特有的那股子腥咸。把頭埋進衣領(lǐng)里,隱約嗅到些許家的味道,和著濃烈的腥咸一起鉆進鼻孔里。
歲月如鐮,那些潛藏著某些細小的東西仿如一株株幼苗,櫛風(fēng)沐雨,很多東西都在時間的侵蝕里開始慢慢變味。父親沒了小時候的嚴厲,說話的樣子更像是個相識多年的老友。
“我的父親是什么?”這個形容詞我已經(jīng)尋找了十四年。小學(xué)三年級的時候老師曾經(jīng)出過這么一個作文題。站在座位上,兩手攪著裙擺,直到臉憋得通紅,才蹦這么一句:我的父親就是我爸爸。只記得當(dāng)時全班同學(xué)都大笑著猛拍桌子,以至于這事未來三年都會被人拿來在茶余飯后嘲弄一番。
至今日,時光流轉(zhuǎn)。孩童時期那些傻到掉渣的回答已經(jīng)漸行漸遠。推開風(fēng)霜暗啞的記憶之門,涌起有關(guān)父親點點滴滴,帶著歷史的凝重,在心底怒放成一朵精美的雛菊,淡淡地芬芳在過往的歲月。歲月有著不動聲色的力量。
一直很愛父親,這是一種簡單的情愫,在細細碎碎的瑣事中勾勒出舊時的記憶。
我是在部隊里長大的。我從來都不知道父親的懷抱和肩膀是什么,甚至淡化的是整個“父親”的概念。取而代之的諸多身著迷彩服的叔叔們。叔叔喂我吃飯,叔叔帶我去玩。只是記憶中總有那么一張模糊不清的容顏隱約浮現(xiàn),不過是每一次在我跌倒之后這張臉就會突然清晰起來,眉峰凝聚伴隨著一雙凌厲的眼睛,然后總是蹦出那冰冷的三個字:“不許哭!”語氣堅定不容反駁。四目相對,委屈在凌厲的嚴峻之下永遠只是一灘軟泥,輸?shù)膹膩矶际俏,只有在眼眶里打轉(zhuǎn),蓄以待發(fā)的眼淚和撇動著的嘴角還在那兒不甘心地掙扎。于是,三、四歲的我,在還沒有來得及觸碰“撒嬌”的尾巴的時候就已經(jīng)徹底將它踢遠,即使手臂脫臼也倔強地不肯再落下半滴淚。
總以為父親不近人情,每一次生病在醫(yī)院掛點滴迎來的不是父親關(guān)切的眼神,而是犀利的責(zé)罵。眼見別人父親噓寒問暖,唯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躺在狹小的鋼絲床上咀嚼著父親的話語,咬著被子。終于還是有溫?zé)岬囊后w迷住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