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2)

我們家是標準的貧農(nóng),爺爺在父親六歲時就死了,是因為給地主打工,饑餓勞累而死的。奶奶是從清代過來,歷經(jīng)三朝的人,受過封建迫害,從小就纏著腳,三寸金蓮,自己照顧自己就很不方便,更不要說賺錢養(yǎng)家,供父親讀書了。其余三個伯伯當時都已成家,兒女一大堆,心有余而力不足。就這樣父親的綴學就是必然的事了,可父親毅然回鄉(xiāng)任教,雖有遺憾,但無絲毫的怨言,邊教書邊學會了各種勞活,還邊照顧年邁的奶奶。
父親就是因為身在福中不知福,所以才特別生氣。
從那以后,我對上學的事再也不敢掉以輕心了,終于我考了師范,也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然而——
父親留給我的第二幅生活剪影清晰地浮現(xiàn)在我眼前,那背影——
年少懵懂的年紀,總是愛做夢,充滿幻想,不懂感情。那時師范剛畢業(yè)的我,對未來充滿著憧憬,熱情如火,投身于教育事業(yè)?涩F(xiàn)實生活中教師那微薄的待遇,令許許多多的教師不滿,我就在這種環(huán)境的熏陶下,看著周圍的人們跳槽或下海,漸漸地開始在思想上變化起來,變得很不滿意現(xiàn)狀,夢想著憑自己的實力,肯定能在外面占一席之地。所以思想越來越飛騰,越來越身在曹營心在漢,工作不再是一絲不茍,而變得潦草應付起來。此時作為校長的父親,看在眼里,記在心上。
一天夜里,我閑著無事,正在二樓一盞十五瓦的電燈下看書,昏黃的燈光照著一行行如蠅頭般的文字。窗外月亮皎潔明亮,月光如流水般輕柔地從窗口瀉下來。偶爾微風一過,還能聽到屋外那棵高大的老龍眼樹發(fā)出嘶啞的清唱。
不知什么時候,父親在我面前的一把椅子上坐了下來,遞給我一杯茶,我知道父親一定是剛批改完學生的作業(yè),他習慣批改完作業(yè)就泡一杯茶喝,也常順便多泡一杯給我。我感激地抬起頭看他一眼,然后依舊埋下頭來繼續(xù)看我的書。“你是不是很想到外面去發(fā)展?”父親突然說道。我又抬起頭來,這次看到的卻是他那深邃的目光,好像有一種不可言狀的穿透力,已經(jīng)洞穿了我的內(nèi)心世界。我沒有停下來,只是象征性地點點頭,算是回答,然后繼續(xù)讀下去。“當然,有這個想法是很好的,不過我覺得教書也不錯,我都教了二十幾年了。”父親平淡地說出自己的看法。我停了下來,放下書,專著地看了他一眼,有點激動地回答道:“可能是吧,但是我覺得男兒志在四方,應該像鴻鵠一樣展翅高飛。”“只要心態(tài)平衡,當教師同樣可以有一番作為。”父親說完后,也沒再說什么,站起來,轉身下樓去了。父親就是這樣,是一個多做事,少說話的人。我怔怔地看著他轉彎下樓,他的背影,那有點駝的后背,在昏暗的燈光下顯得特別蒼桑,特別無助,然后一點點地縮小,最后消失在黑暗的夜色中了。想到那么瘦小,那么蒼桑的背影,我的心突然覺得好痛,好沉。啊,父親已經(jīng)不再年輕了,他一直默默地關心著我們,為我們,為學生奉獻著他的一點一滴,他的清貧一生。而他的不孝子女,一個個長大了,就想飛,就只顧為自己的理想去打拼,卻忽略了他的存在,忽略了他的感受,忽略了他早已登陸了老年的行列。他現(xiàn)在也需要人關心,需要人照顧,需要有個子女留在他身邊(我的哥哥,姐姐,弟弟都到廈門去打工了,家里只有我和父母。)就像當時奶奶不讓他讀書,也不讓他到外地去工作那樣(父親是七八年工作隊重點培訓干部,有機會轉入鄉(xiāng)鎮(zhèn)工作)。“可憐天下父母心”,你要說他們自私吧,也不全是,每個父母最希望的不是兒女能成龍成鳳,大富大貴,而是一生健康平安,工作順利,能夠隨時回家看看,跟自己說說心里話,聊聊天,你說這樣的要求多嗎?或許你覺得這應該是天底下的父母,一種最普遍也最自私的想法,但誰不希望自己的子女留在自己的身邊呢?誰不希望能享受天倫之樂呢?誰不希望老了有人照顧呢?難道我能棄他們于不顧嗎?望著父親的背影,我思緒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