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wǎng)

徐夢桃論文曝光:研究自己 她的技術優(yōu)勢是目前世界上頂尖級的

2022-02-15 11:51:39來源:四海網(wǎng)綜合

  徐夢桃,1990年7月12日出生于遼寧鞍山,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運動員,她在世錦賽、世界杯和國內(nèi)比賽中獲得近60個冠軍,包括2011-2020賽季五次世界杯總冠軍、2013年世錦賽冠軍和2014年索契冬奧會亞軍。徐夢桃是2022北京冬奧會冠軍的有力爭奪者,她的技術優(yōu)勢是目前世界上頂尖級的,動作難度也是最高的。

  運動行為志的敘事研究,我們首先運用于短跑技術分析,在蘇炳添百米跑技術訓練中取得一定的成效,論文發(fā)表后,得到訓練第一線的重視,因此繼續(xù)我們新方法的學術實踐。徐夢桃在運動實踐中展示了中國運動員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這個運動項目上的訓練探新,她具有高水平比賽的豐富切身感,是運動行為志與運動意象分析法最適宜的訓練學與競賽學研究對象。

  2020年8月12日,在秦皇島訓練基地,我們與徐夢桃就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訓練與比賽做了口述史對話,周維方博士負責錄音錄像。本次場景式對話,問題在運動情境中直接呈現(xiàn),符合“把自己作為方法”的自我敘事的切身體驗性,這是訓練學方法學運動行為志的創(chuàng)新點。當前體育學研究者普遍習慣于工具分析,習慣于儀式性研究,認為因素還原的實證與政策研究的工具就是體育學方法的主體了,這種專業(yè)性和專家式的研究工具是以往推動學科發(fā)展的主要途徑。運動實踐與競賽的新圖景告訴我們,需要運動行為人身體感呈現(xiàn)的技術工具,這個工具不是客觀外在的,而是運動者的行為追憶與身體感再現(xiàn),也就是交由行為主體處理與發(fā)揮,研究者做的是對行為主體口述史材料的分析與運動情境行為再現(xiàn)的圖景意象分析。“運動行為志”方法論,就是做這種思考工具的孵化器,給出的是對動作技術的“分析”,這種分析依賴于已有的運動行為相關學科的成果與有解釋力的概念范疇,以此而激發(fā)、提醒運動行為者,引其內(nèi)省,從中參悟,形成身體動作范式。

  程志理(以下簡稱“程”):夢桃,你好。來之前已經(jīng)看了你訓練的資料與你技術成長史的有關文本。你們平時(無雪季節(jié))主要是解決技術與相關體能問題吧,有科研人員給你們抽血,做肌電分析,他們都是從專業(yè)角度進行研究。這種研究相當重要,可以獲得一些客觀評價的數(shù)據(jù)。但是這種非運動情境性行為的數(shù)據(jù)采集分析,對真實的在運動訓練、運動競賽中發(fā)生的問題,是間接性處理方式,為了彌補因素還原的實證研究的間接處理的局限性,我們提出互證結構分析,依賴于運動者在訓練技術表達中的切身感來構成一個互證鏈結構關系。從方法論來說,我將其稱為運動行為志研究法,它能夠比較好地解決運動訓練實踐中的真實性問題。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是北京冬奧會有希望奪金的項目,平昌冬奧會你就因為落地穩(wěn)定性而痛失金牌,其實你的技術已經(jīng)是國際水準了,代表著這個項目發(fā)展的國際狀態(tài)。今天的對話是一次運動行為志實踐,希望能從運動行為本身獲得技術敘事,在敘事中呈現(xiàn)技術表達的真實感。

  1 體操訓練對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訓練的遷移效應探討

  程:你在練習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項目之前練過什么項目嗎?有沒有練過體操?

  徐夢桃(以下簡稱“徐”):我練過體操的,4歲半開始練,中間停過半年,練到12歲,總共算起來有7年。

  程:我看過文獻,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項目雖然在上世紀20年代就有,但是沒有列入大賽。到60年代,美國把它變?yōu)楸荣愴椖。?0年代,國際奧委會才開始把它作為表演項目放入奧運會,1994年冬奧會第一次作為正式比賽項目。也就是說,這個項目作為奧運會比賽項目也不過30年。(徐:是的。)中國在這個項目上,在你之前出過一批優(yōu)秀運動員,有徐囡囡、李妮娜、韓曉鵬,你們?nèi)慌佣际悄玫蕉瑠W會銀牌,男子韓曉鵬拿到過冬奧會金牌。(徐:2006年拿的冠軍。)我們國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項目的運動員好像都有體操訓練的背景?

  徐:對,一般是體操、蹦床、技巧項目過來的。

  程:這就有運動技術的家族相似性特征,我把其稱為“技術樹”。技術結構的身體特征相似,訓練效果之間也可以遷移,我是從這個方面來理解“技術樹”。你練過7年體操,體操當時達到什么樣的水平?

  徐:體操沒能進國家隊,我拿過遼寧省省運會冠軍。省運會拿過2金、3銀、1銅,項目也多。

  程:你在體操哪幾個項目上成績比較好?

  徐:跳馬、自由操、高低杠成績好一些,平衡木相對差一些。

  程:有了這么長時間的體操訓練經(jīng)歷,后來改練自由滑空中技巧是自己主動選擇的嗎?還是其他什么機緣?

  徐:我主動要練的。參加省運會比賽期間,兩個裁判(一個是沈陽體育學院的老師,一個是鞍山的教練)在我們宿舍聊天。沈陽體院的老師說我長個頭了,體操不練了后面能練什么呢?當時我12歲,已經(jīng)發(fā)育了,個頭長高了,后面在體操上發(fā)展的空間不大了。鞍山那個教練接話說可以練雜技嘛,老師笑了笑就說要不送到我們沈陽體育學院來練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項目吧。當時,我就記住了兩個詞“沈陽體院”“高山滑雪”。回家和我爸聊這個事,我爸第二天就去沈陽體育學院找了,剛好找到陳洪彬老師,他是我們這個項目的主教練。再后來等他帶隊從長春比賽回來,一周后,我爸就帶著我和我體操比賽的獎牌去見了陳教練,就這樣開始練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了。

  程:你原來會滑雪嗎?

  徐:不會,我當時都不知道什么叫冬季運動項目。

  程:前年在北京,北京冬奧會宣傳周期間,我參加一個冬奧會官方電影論壇,索契冬奧會官方電影的兩位導演說他們拍這個電影的突破點之一就是放棄了傳統(tǒng)冬奧會官方電影畫外音解說,采用運動員口述來解讀比賽與訓練畫面。那種帶入式的情境感,我后來看這部片子時深深被打動。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項目的一位女運動員。她說:“小時候看到藍天下鳥飛,從那時候起就有了飛翔的夢想。”兒童都有飛翔夢,所以喜歡吹蒲公英,喜歡疊紙飛機。出于飛翔的理想,這位女運動員開始喜歡上自由式滑雪項目。這個選擇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追求從來都是自覺的。那么你進入這個項目訓練之后,是如何發(fā)展的?

  徐:我練這個項目后,在同批訓練的伙伴中,應該說我算是上難度最快的一名運動員。我是2002年8月開始練的,在夏天的水池輔助訓練中,我沒有練過翻跟頭。當年11月我們?nèi)ズ邶埥碾p峰滑雪場訓練,我滑了16天的雪,就上跳臺了,我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第一跳不是在水上跳的,是直接在雪上跳的。

  程:你們這個項目訓練,通常是不是都是先在水上練,學會在水池跳臺上翻跟頭做動作,隨后再到雪上。

  徐:是的。要先有動作基礎,知道水在哪里、地在哪里你才能到雪上翻,我當時是直接在雪上翻的。我上雪的第一年就開始跳臺了。

  程:這個是否與你曾經(jīng)的體操訓練基礎有關呢?

  徐:是有。我雖然體操訓練不是很出色,但是我的動作基礎很扎實。我的優(yōu)勢是空中概念好。(程:是說空中方位的身體感吧?)對,對對,身體方位感。在起跳不好或者動作失敗的情況下,我能夠保護自己。上雪之后,我能直接做空中動作,我感覺有兩個原因,一是我的體操基礎,二是我不怕失敗,算膽子大吧。

  程: 嗯,這很重要。體操訓練讓你獲得了空中動作的身體方位感,落地對于你是一個陌生的身體感,不怕失敗的心理準備或者說心理穩(wěn)定性,讓你能動作遷移,直接在雪上做。

  徐:我在訓練中落地即使失敗,我能夠很快重新開始,獲得正確的身體體驗。

  程:空中動作,具體訓練的步驟是怎樣的?

  徐:練這個項目后,我爸跟我說,這個項目也是奧運會項目,是個冷門,練的人比較少。我當時就想,那如果我練得好還能拿世界冠軍呢。2005年,先是練直體,然后是360度轉,F(xiàn)在小孩會學團身和曲體。我們那時候沒有,先是直體,然后是360度、720度。

  程:目前世界上空中技巧項目,強國主要有哪幾個?

  徐:俄羅斯、白俄羅斯算是頂尖的隊伍,以前是美國和加拿大,澳大利亞也很厲害。

  程:為什么多雪的北歐國家這個項目反而不強呢?是不是與這幾個國家的體操項目強有關?那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雖然空中技巧是雪上項目,但是它的動作基礎是體操?

  徐:是的,你這個判斷對的。澳大利亞也非常厲害,他們也有傳統(tǒng)。上個賽季我少比了兩站,我是第二。澳大利亞有個女孩她是全比了,跳得非常好,三周臺跳得非常穩(wěn),她拿了總冠軍。成績好的這些國家,他們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也非常好,它是有傳承的,動作風格、運動員培養(yǎng)系統(tǒng)有他們自己一套。白俄羅斯、加拿大這些年雖然參加比賽的就那幾個人,但是他們后面有梯隊。他們不是把所有運動員都帶出去參賽,這個與我們不同。水平相對較低的,多參加每年的各站比賽,為了獲得比賽經(jīng)驗。而一些高手,她們是選擇性的,在家里練畢竟各方面都穩(wěn)定,練得很扎實。國外參加比賽的那幾個水平突出的名運動員,他們也會每年帶上幾個有前途的新手,通過這一傳幫帶,自然就補上來了。

  2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技術訓練及其切身感

  程:我看你們騰空后的高度應該超過跳水10米臺的高度,這樣一個高度、完成這些動作,你們身體空間感是如何建立的?

  徐:是的,高度要超過10米,大概12米、13米?臻g感的建立,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在于起跳。身體空間感的把握,如果起跳好,就會非常穩(wěn)定。只有在穩(wěn)定的起跳情況下,你的空中完成動作的感覺才能穩(wěn)定,就不會橫一個、縱一個。我的空間感之所以好,也是與我小時候練體操有關系。我在做空中動作時,能夠清楚地獲得身體判斷,知道在空中怎樣的位置。在翻的過程中,我是睜眼睛翻的,能夠看到,有參照。有時也閉眼睛翻,閉眼睛就全憑每周翻的節(jié)點,每周的身體感覺。

  程:在助滑階段,為了保證完成動作充分、有效,你需要獲得一定的速度,你對獲得需要的速度有什么感覺?

  徐:我們經(jīng)常會進行一些速度感的訓練,例如盲測。我們在放速度的同時會測速,下來后我們會對起跳時的速度進行估計,體會達到多少,通常誤差都在0.5千米以內(nèi)。首先就是這樣速度感的訓練,第二個就是結合風向進行速度感訓練。我站好滑出去后,通過結合風力給我的本體感受,身體頂風形成的壓力,腳底雪板對雪地摩擦形成的感覺,自己的速度我能夠體會到的。

  程:為了獲得這種速度,你會采取一定的動作,你對這種身體動作有什么樣的感受?怎么樣才能獲得想要的速度?

  徐:這個要因人而異做動作,我們站好蹬出去的時候,有的運動員是身體前傾、膝關節(jié)彎屈、兩手臂伸直左右斜前方打開(此處有動作示范),以前我也是這樣,但是我的手臂特別長,會兜風,有阻力,只要有速度的話就會影響大,后來我就把手收回來了,放在膝關節(jié)上(此處有動作示范)。即使是這樣,胸口也會頂風,這個時候依靠的就是身體對風的這種阻力,和雪板與雪之間摩擦形成的感覺來判斷速度。

  程:你手臂收回來的滑行動作與伸開的動作,在身體平衡上有差異嗎?

  徐:不會,雪鞋是在小腿這個位置的,我整個人都是有支撐的。我手臂收回來也有好處,由于接風的面小,所以在風速變化時風阻變化就比較穩(wěn)定;袆幼饕蛉硕,還是要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動作。

  程:這里有一個稱為轉動慣量的問題。手臂收回來比手臂伸出去的轉動半徑小,轉動速度就會加快,就像冰舞上轉動過程手臂由伸到收的旋轉速度變化一樣。

  徐:我們在助滑的時候,通過身體姿勢變化來獲得最終想達到的速度。例如,感覺摩擦力比較小,速度上不去,這時候我就會鎖緊一些(此處示范);如果感覺身體前面沒有力量,后背有力量,或者是滑得比平時更快,這時候就稍微站起來一點。就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來調整滑行速度。

  程:你們?nèi)粘S柧毝际撬希渌c雪上落地完全不同,水上訓練是不是主要解決空中動作與技術難度的訓練?

  徐:是的,水上訓練以練習空中動作為主,著陸也練。只是無法滑下去,但是身體姿態(tài)是要有的,就是入水前身體前傾角度要符合雪上落地時身體前傾的角度。例如,冬天雪地訓練落地,場地有37度的傾斜角,我們落地身體會有前傾,水上練習,如果入水前身體垂直或者靠后都算失敗。

  程:現(xiàn)在水上訓練,起跳的高度、入水的高度是模擬真實雪上訓練的高度嗎?

  徐:是的,基本一樣。包括臺子的助滑道、過渡區(qū)、臺子整體結構全都是模擬雪上,只是底下的材質是進口的塑料而已。

  程:這種材料是塑料,訓練中的感覺和雪地訓練滑行的雪感會一樣嗎?

  徐:這種塑料與雪感不太一樣,但是也沒太大的差異。板和雪地訓練的板一樣,1.52米,只是在板的中間有個孔,應該有40厘米左右,這樣入水的時候水可以穿過去,幫助落地緩沖。水上練習不像雪上練習,沒有斜坡,無法滑下去緩沖,所以水上練習的滑板前后有孔,落地后水在壓力作用下可以穿過去,起到緩沖作用。

  3 技術訓練中內(nèi)容安排的時序性與訓練手段創(chuàng)新探討

  程:自由體操和你從事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項目在動作方面的相似性,我們是不是可以從體操技術發(fā)展來分析空中技巧技術的演進。上世紀50年代空翻技術發(fā)展很好,從180°到360°,再到兩周三周,甚至到團身的1080°。后來,在這個基礎上就出現(xiàn)轉體,有了旋。你在體操訓練時能做旋嗎?

  徐:我只練到曲體兩周,腱子小翻曲體兩周,還有一個縱軸的720°,練體操時旋沒有做過。我們空中技巧里也有旋這個動作。

  程:你練體操的時候是從空翻到團身翻,體操界有一個做法,練習翻,180°是基礎。我在做研究中發(fā)現(xiàn),例如我已經(jīng)能翻720°,想做旋這個動作,如果還將翻180°作為基本訓練,在做轉體時會影響到落地(徐:半周,會影響落地)。體操界目前雖然還采用這種方式,但是我從力學的角度來說就有不合理的地方,如果已經(jīng)可以翻720°了,練旋還要以180°為起點練,這樣就會出現(xiàn)一個破壞動作技術結構的序列。以跳高技術學習為例,跳高技術出現(xiàn)是從跨越式,到俯臥式,再到背越式這樣一個序列,這是動作技術出現(xiàn)的時間表,那對學習者來說是不是還要按照跨越式、俯臥式和背越式來學呢?這顯然是不需要的。同樣,在體操訓練中,可以翻720°了,練旋還要從180°開始,不符合動作技術結構的序列。你在學體操的時候,技術推進是什么樣一種情況?比如說,學腱子小翻團身兩周,一般做法是先學腱子、再學小翻。腱子、小翻我們稱為動力技術,是為空翻做準備的。你們小時候是這樣學的嗎?

  徐:我小時候沒有學過180°,我是從腱子小翻團開始的,到腱子小翻直、腱子小翻360°、腱子小翻540°這樣一個順序。我們訓練是在蹦床上進行的,往海綿坑里翻(此處有動作和手勢的表達)。往前翻有180°,不怎么翻整周,我最多翻過720°,還是往坑里翻的,一般都是往前180°和540°為主(此處有動作表達)。腱子小翻是往后翻的,學的都是整周,360°和720°。

  程:360°轉體你是如何學的?

  徐:站在蹦床邊上,往坑里翻,轉360°。然后,做腱子小翻360°往坑里翻。再后面是腱子小翻720°,都是整周地翻,F(xiàn)在輔助訓練多了,就不這樣練了。

  程:現(xiàn)在空中技巧難度能夠做到什么程度?

  徐:男子能做到一個720°接一個360°,然后再接一個720°。就是橫軸三圈、縱軸五圈。橫軸是翻、縱軸是轉。難度是5.0。

  程:在體操中,縱軸不就是旋嗎?你們這個翻和旋與體操有沒有區(qū)別呢?

  徐:和體操的旋差不多。體操的旋很少有三周的動作,高度不夠,所以他們這個動作都是團身的,我們所有動作都是舒展的、伸直的(此處有動作示意)。團身的難度低,都是做的直體。

  程:現(xiàn)在女子做到怎樣的難度?

  徐:女子現(xiàn)在是第一周360°、第二周720°、第三周360°。

  程:你們這個項目有兩周臺、三周臺的說法?

  徐:是的,兩周臺、三周臺比賽,區(qū)別在于難度不一樣,有些動作是在兩周臺完成,有些動作需要在三周臺上完成。兩周臺動作就報兩周臺跳,三周臺的動作報三周臺跳。兩周臺上的動作在三周臺上沒法做,拋出去的高度、角度、速度和兩周臺不一樣。三周臺動作難度高于兩周臺的難度。兩周臺動作在三周臺上做,完成后還有一定高度,這樣落地太危險。完成三周臺動作要求的速度和完成兩周臺動作的速度不一樣,例如三周臺動作,速度要求每小時在66-70千米之間。準備活動時候我們就會測速,動作難度不同要求的速度不一樣,如果速度達不到或者超過了,這樣做動作時就會受到影響。

  程:回到剛才我們討論的那個問題上。剛才我問你,腱子小翻團身旋你們是如何訓練的,你把步驟說給我聽了,這其中有個技術動作拆分的合理性問題。你說女子無法像男子運動員那樣練完他們那個難度系數(shù)的動作,需要分解很多步,從訓練學理論來說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何拆分,拆分后的動作與整體動作是怎樣的關系,分解動作是否依然具體整體性特征,等等,有專門研究嗎?

  徐:是的,我們有一定的傳統(tǒng)和經(jīng)驗,但也不是絕對的,每個教練員也有自己的想法。目前女子項目的技術難度低于男子,女運動員不需要跳高難度動作才能夠拿冠軍,也就是說女子的難度追求不是主要的,可能技術穩(wěn)定性更重要。

  程:這是對的,我不需要練到別人無法比擬的難度也可以拿冠軍,冒這樣風險就沒有必要了。練一個高難度動作,只是用來以難帶易地訓練,并不是主要用其參賽,參賽還是要在穩(wěn)定性上下功夫。

  徐:是的,我不用那個難度照樣可以拿冠軍,男子運動員就不一樣了。男子平均水平都到那種難度,如果你不練到那個難度,你就拿不到冠軍,所以必須練。女子整體難度系數(shù)偏低,難度動作儲備也少。如果真是需要練高難度,這個難度系數(shù)的動作很復雜,就必須要像男子一樣強壯。如果需要練高難度,體能要足夠好,否則在分解動作練習中可能會受傷。

  程:我的問題在動作技術練習時分解步驟上。這個步驟是我們一代代訓練團隊貫徹下來的,我們有沒有懷疑過這種步驟本身有漏洞呢?當你需要練一個難度動作時,就會按照那種默認的步驟開展訓練,如果從訓練創(chuàng)新來說,你相信這種傳統(tǒng)步驟一定是合理的嗎?

  徐:我感覺可以增加輔助訓練的方式方法,循序漸進是基本要求。

  程:你考慮過做新難度動作,在訓練方法上創(chuàng)新嗎?如果我們要達到一個高難度系數(shù)動作的要求,按照傳統(tǒng)的步驟練很可能達不到。我們要不要打破那種已經(jīng)習慣了的分解步驟,就是我們會不會去研究新的動作分解與技術訓練的步驟?傳統(tǒng)步驟有可能就是阻礙我們訓練效率提高的原因。比如,你已經(jīng)會空翻720°了,但是不會轉體、不會做旋,要學旋,還要從空翻180°開始,這種步驟方法上本身可能就有漏洞。你剛才不是說了嗎,你們現(xiàn)在不回到180°了,可以借助多種輔助練習打破那種步驟,讓你學會這個動作。你們在空中技巧訓練中在步驟、方法方面有哪些創(chuàng)新?

  徐:我們也有創(chuàng)新,主要在輔助訓練這方面。

  程:我舉一個具體的例子,我在短跑訓練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田徑教科書中把跑步的成績說成步幅與步頻兩個因素關系,教練員在訓練中,如何提高跑步成績就是從提高步幅、步頻這兩方面進行的。一個運動員步頻很難改變,可能在青訓時期還有主要針對步頻的訓練。一般情況,短跑的技術訓練通常是提高步幅來提高成績。在現(xiàn)實的短跑步幅訓練中,因為人為加大步幅,會出現(xiàn)單步學中講的“無效騰空”,無效騰空時間增加反而降低了成績。其實跑步訓練真正要提高的是速度感,兩條腿協(xié)調的吻合度,力傳遞的有效性,也就是能量輸出的利用率。訓練中,想上難度、強度、新動作,如果能夠找到合理的方法,合理的輔助手段,才有可能實現(xiàn)訓練目標的進步。

  徐:我們也有創(chuàng)新,在技術訓練實踐中摸索。比如蹦極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輔助練習方式,世界各國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項目的運動員訓練都在使用。

  程:我看你腿上有手術傷痕,你受傷是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生的?

  徐:我受的傷多數(shù)是在訓練狀態(tài)不好的情況下發(fā)生的。我發(fā)現(xiàn)一個特點,每個奧運會周期的第二年受傷的人偏多,全世界的運動員都是。奧運會結束后的訓練處于調整期,第一年比較輕松,第二年起比較累,開始加量、攻難度,還要參賽,距離奧運會還有點遠,就會感覺精神疲勞,容易導致傷病。

  4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項目訓練中的體能問題

  程:我看你給我的每周訓練計劃,有單獨的體能訓練。

  徐:是的,我們有單獨的體能訓練,分專項體能和一般體能。

  程:你覺得技術與體能的關系是怎樣的?

  徐:首先,所有的力量訓練我感覺與我們的項目都有關系。我練的這個項目風險比較高,著陸前有一定高度,空中動作完成不好可能會出現(xiàn)各種落地狀態(tài),從安全角度說,也要讓自己強壯起來。我們每天訓練,例如在冬天三周臺動作我們一天會跳8-10個,兩周臺可能會跳15個。這過程中你不會每次落地都是站著的,各種動作都有可能出現(xiàn),你看我這兩條韌帶都斷過。我們這個項目運動員,在長時間的訓練中,你要想達到頂峰,就必須有一個強壯的身體,尤其是三周臺女運動員。所以現(xiàn)在力量訓練就包括臥推之類的大力量、絕對力量訓練。其次,有氧訓練也非常重要,有氧能力的提升也會幫助我在專項訓練中更加專注,提升專項耐力。我感覺挺明顯的,我們回來后就開始搞體能訓練、測試,剛開始大家還不理解,甚至有抱怨,練技術時候會感覺吃力。后來,我就想和自己賭一把、拼一下,我練得特別狠、特別辛苦。最后體能測試成績在女運動員中我是第二,600多名男女運動員中我第四。我感覺還是挺有收獲的,今年(2020年)6月份我們開始練專項,我就發(fā)現(xiàn)我進步神速,剛開始我都不知道這種進步從哪里來的。我的專項能力提高了一大半,以前二周臺只練一上午,我可能跳12個,現(xiàn)在我能全天跳26個,我能堅持上下午都跳。另外,就是難度動作方面,之前(2019年)半天訓練時候,fdf(直體向后翻轉360°+720°)這個難度我能做5個,我現(xiàn)在(2020年)一天跳23個。我不是湊數(shù),我每一跳都非常專注,我不累,別人可能要歇一會,我是上去就能開始下一跳。腦子特別清醒,站在起點時候很自信,不是畏手畏腳,我努力地去想這個起跳該怎么做,在整理思想的時候進入特別快。在空中完成動作的時候,很自信、特別大膽,動作舒展。以前是不敢打破自己,雖然知道這種角度更好(此處有示范),但是可能是身體能力不允許自己空中翻那么充分,F(xiàn)在我明顯感覺自己大膽了,成功率、穩(wěn)定性明顯有提高,以前跳5個成功2個就不錯了,現(xiàn)在跳8個可能會成功7個,每堂課都有2-3個突出表現(xiàn)。

  程:你講到了體能訓練對安全感、動作表現(xiàn)和上難度都有所幫助,能不能具體地談一下,比如體能訓練中臥推、深蹲對技術提高的針對性,就是說針對哪些技術要求或者完成動作設計的?

  徐:我感覺臥推主要針對的是空中動作過程對手臂的控制,特別明顯,我們空中完成動作不僅僅有橫軸轉體,轉體的軸特別多,手臂揮得特別多,其實主要的還是這兩個手臂。你要飛起來,靠的是兩只手臂,如果兩臂沒有力,控制不了,就會掉得非?臁H绻直厶貏e有力,在起跳好的情況下,能夠把整個人都帶上去。如果手臂使不上勁,就會特別沉,下面會帶著上面轉。深蹲對著陸穩(wěn)定會非常好,冬天必須要有深蹲的離心訓練。

  程:臥推和深蹲練的是靜力,你們空中完成動作是一種動態(tài)的力,發(fā)力的特征并不一致。我們把運動能力分解為兩部分來理解,一是體能、一是技術。這兩部分對于運動能力應該是一個整體,技術訓練本身也是體能訓練,沒有體能就沒有技術,技術能不能做得出來體能是基礎。這就是說,技術和體能是不能分離的,技術與體能是運動能力的一體兩面。比如一個游泳運動員和我一起游泳,同樣的時間我比他落后一大截,這個落后意味著什么?是運動中能量輸出的利用效率,他的技術好,能量利用率就高,我的技術差,能量利用率低,自然就游得慢,落后于他?梢,不存在沒有技術的體能,也不存在沒有體能的技術,結合專項技術的輔助性體能訓練才是重要的。

  徐:是這樣,這些是輔助訓練,我們有基礎體能,也有專項體能。它是一種補充,在技術訓練中練不出來的地方,就需要通過這種方式進行補充。比如,在跳臺的時候不可能動用所有塊的肌肉,需要借助輔助性體能訓練不斷去刺激。我們做蹦迪就是一種針對性的輔助性體能訓練,去感受各塊肌肉、各個點在空中做動作時的靈敏性。

  程:你練蹦極、蹦床,是你技術的一部分,因為項目技術中有空中動作,這種輔助性練習效果很好。你們體能訓練中的臥推和深蹲,在技術動作中對應點在哪里?我更關注的是這一類力量訓練與專項技術之間的針對性與吻合度。

  徐:結合技術的體能訓練有,每天上午、下午訓練都安排,不同的準備期也不一樣。比如上午以上肢為主,下午專門針對技術進行力量訓練,做彈力帶的下拉,站在模仿器上做內(nèi)收動作,這個就是在發(fā)展內(nèi)收力量,因為空中動作需要夾腿。這些與專項技術結合的力量訓練都有。臥推、深蹲平時也有,前段時間是為了體能考核測試,練的量和種類更多一些。除體測的力量訓練,我們還練習一些專項力量,比如上午跳15個、下午跳15個,身體幾乎處于透支狀態(tài)了。體能教練這時候安排的力量訓練是以養(yǎng)護力量為主,在你全天訓練量很大的情況下安排一些具有保護功能的力量訓練。

  程: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賽是打分的,有表演性技術,好比體操鞍馬上的“二次騰空”。另外,自由滑空中技巧與體操一樣也是范型技術,那么你們平時訓練的難度與比賽的強度是否趨同?

  徐:我們是比什么練什么,在技術難度上平時訓練的難度和比賽時候的難度一樣,我們絕對不能超發(fā)揮。

  程:嗯,比什么,練什么。世界杯、世錦賽比賽日程,上午可能要跳2+4個動作,下午又要跳2+4個動作。那你們平時訓練單元跳的次數(shù),是否能夠達到比賽單元需要跳的次數(shù)?

  徐:過去達不到,之前我一直以為我夠,從今年開始在數(shù)量上才正式夠。我通過對對手、優(yōu)秀隊伍分析,例如俄羅斯運動員同樣難度的動作,2015年、2016年時候他們一堂課可以跳6-8個,現(xiàn)在俄羅斯差不多成為頂尖隊伍,以前是美國、加拿大。俄羅斯運動員他們就采用這個模式,可以連拿兩個賽季冠軍。今年我才把量上來,以前的量對奧運會可能還可以,對世界杯、世錦賽就不行了,到晚上就會感覺比較疲憊了。

  5 技術范式的身體認知確認是比賽中穩(wěn)定發(fā)揮的基礎

  程: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這個項目,如何保證比賽中技術穩(wěn)定發(fā)揮?

  徐:我感覺首先是要有科學的訓練。訓練團隊一定要有前瞻性,有預案,要體現(xiàn)在細節(jié)上。就比如科研,平時如果只量心率,對如何去控制訓練沒有提出合理的建議就沒有什么用。比如,教練組會針對訓練,自問自答:動作再摳得細一些,量再大一些,恢復再好一些,一些到底是什么樣的“一些”?例如,徐夢桃,她練5個點,需要多長時間能夠恢復?用什么方法恢復?她恢復能夠達到一種什么樣的身體反饋?她恢復后能夠達到什么樣的訓練效率?這些其實就是落實。想得很好,做得很少,肯定不行。要做細、做精致。澳大利亞那個女運動員是瑞士的教練帶的,一個老教練,非常有經(jīng)驗,他非常細心。比如,臺子應該是66度,它是61度(徐補充說:臺子弧線、角度對我們訓練太重要了),教練就會提出整修。他帶過不同的幾個國家隊,也培養(yǎng)了好幾個奧運會冠軍、總冠軍。訓練中科學化的落實,要用事實,用數(shù)據(jù)來說話,比如說成功率。

  其次是賽制方面。奧運會四年一個周期,在這四年里按照奧運會賽制的比賽除了世錦賽什么都沒有。奧運會賽制和世界杯是不一樣的,世錦賽是兩年一次。全國比賽就應該按照奧運會賽制來模擬,否則這四年除了比世界杯,都沒有時間練奧運會的模式,那怎么能夠適應奧運比賽呢(程:這就是一種身體認知的確認)。每天需要有精細的計劃,定期組織比賽。組織比賽,比如奧運會,打算提前幾天進奧運村?例如提前10天進,就應該以10天周期結構來模擬比賽。這時候科研就要跟上,運動員的技術狀態(tài)起伏怎么樣?每天練的內(nèi)容按照奧運會比賽的模式,這樣經(jīng)過這10天,哪個環(huán)節(jié)有問題自己都知道了。現(xiàn)在對世界杯我已經(jīng)很清楚了,世界杯的強度要多少,上午下午或者下午晚上我需要什么樣的身體狀態(tài)。世界杯賽前訓練兩天,我知道是什么樣的。比如說備戰(zhàn)北京冬奧會,還有500天,我需要進行個性化的訓練,崇禮雪場(北京冬奧會比賽地)的風特別大,我們就要從實戰(zhàn)開始模擬。比賽中我不會抱著僥幸心理去比賽,我希望的是在條件不好,風可能特別大的情況下或者狀態(tài)不好的情況還能贏對手,這就是我的目標。倒推回來,還有500天,進村、適應、參加比賽,能夠模擬幾輪奧運會比賽。這個過程包括科研、保障、訓練。special training太需要了。

  程:你一直強調風對比賽中獲得速度影響非常大,這意味著什么?

  徐:對,風的影響是比較大的,但是如果能力比較強的人,風速大的話在兩千米范圍內(nèi)基本上能夠調整過來,只是后面空中動作就不會做得很好了。崇禮的風太大了,這需要充分的模擬訓練來獲得身體感知。

  程:崇禮的風是什么樣的,它對速度的影響是怎樣的情況?

  徐:順風太大了也不行,速度太快,動作做完人腳還沒有著地,人就直接躺里面了。沒有風或側風還稍微好一些。距離冬奧會還有500多天,對崇禮的場地適應,現(xiàn)在是最后一個賽季,我們還沒有上去過。我們十月份才能上山,就又過了將近100天。崇禮是奧運會場地,我們需要盡快上去,適應場地、風速風向,就是你剛剛說的“獲得身體認知”。對著陸坡、環(huán)境氛圍都得去適應。

  6 期望

  程:看里約奧運會女排賽,我針對中國女排的比賽,提出競賽學的三個概念,第一個是“競技熱忱”,這反映的是運動者對從事的項目的熱愛程度;第二是“臨場智慧”,這是比賽中技術表達效益的體現(xiàn);第三是“場上閱讀能力”,說的是與對手的關系,針對性的效果。從你的言談中我能夠體會到一名優(yōu)秀運動員所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這為你能取得好成績夯實了基礎。你現(xiàn)在高水平的比賽全年大概幾場?

  徐:5-6場。去年總共有9場比賽,因場地等取消了2場,還剩7場,我參加了5場。

  程:現(xiàn)在的訓練,假如制定一個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計劃,技術難度上有怎樣的設計?

  徐:難度我還在以難帶易練一個,還在練一個新的,去年跳出來的。我的目標還是把它練一練,攻一攻正式的比賽動作。

  程:還要練一個難度動作,這個動作目前在世界上應該也算是高難度動作嗎?

  徐:是的,目前算是最高難度的動作了。

  程:這種難度動作,在比賽中一定有風險,穩(wěn)定性程度高嗎?

  徐:這個動作不一定非要上雪,可能就是在水池上跳一跳,為了幫助比賽動作提高穩(wěn)定性。

  程:哦。我明白你說的“以難帶易”難度技術訓練的意義了。你說的這個“以難帶易”的技術難度訓練,有普遍性嗎?

  徐:不一定的。我自己覺得我應該這樣做。

  程:其他運動員有沒有這類以難帶易的訓練?

  徐:對于沒能練到一定難度的運動員,很難做到。

  程:國際上有這種“以難帶易”的訓練方法嗎?

  徐:國外也有的,也是在高水平運動員中可以做到。

  程: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可以用于比賽的動作,不是指正在攻的那個難度動作,難度系數(shù)是不是參加奧運會就可以拿到金牌?

  徐:是的,可以。只要跳好了是可以拿到的。我現(xiàn)在攻這個新難度動作,就是為了保證參加奧運會的難度動作能在雪上有效完成,以難帶易確保易的穩(wěn)定性。

  程:北京冬奧會在即,預祝你夢想有成,彌補平昌冬奧會的缺憾,笑傲江湖。

  徐:有程老師的祝福,等著看我的吧!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wǎng)用戶yanfang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站收錄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nèi)容僅供參考學習,文圖內(nèi)容如存在錯誤或侵害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本站承諾2小時內(nèi)完成處置反饋工作。Tags: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