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航空難大家關心的7個問題 波音737安全嗎為什么客機沒有降落傘?
2022年3月21日14時38分許,東方航空公司MU5735航班執(zhí)行昆明—廣州任務時,在廣西梧州市上空失聯并墜毀。機上載有乘客123人、機組人員9人。目前,搜救工作還在進行中。
據報道,出事的飛機是一架6年機齡波音737-800,這種飛機非常成熟,是最常見的中短程窄體客機之一。事故的發(fā)生也引發(fā)了人們的很多疑問,小編根據最新情況梳理了大家關心的7個問題。
1.飛機8000多米高空驟降?
航班信息平臺“飛常準”APP數據顯示,14點20分,該航班的飛行高度為8869.68米,最后消失于14點22分,高度1333.5米。為什么2分鐘內驟降數千米?為何監(jiān)控顯示飛機墜毀前是機頭朝下直線墜落?
國際知名航空安全專家托馬斯杰弗里表示,“沒有求救信號,在空中沒有煙霧,以垂直姿態(tài)墜落,這是極其極其罕見的情況。”
中國航空學會《航空知識》雜志主編王亞男分析,這架飛機最后失事的時候,數據比較奇特、非常不正常,它從8000多米高空快速地墜落,幾乎可以被理解為飛機完全失去了升力性能,沒有辦法再維持正常飛行。
航空事故一般就是幾類原因,要么是人為操作的問題,還有一類是技術故障,飛機出了問題;還有一類是外力作用,外部環(huán)境導致的。目前尚不能確定事故的原因是否與飛機有關。
2.為什么都在說要盡快找到黑匣子?
黑匣子是判斷飛行事故原因最重要及最直接的證據。雖然叫黑匣子,其實它的顏色卻不是黑的,這只是約定俗成的一個俗名。它的正式名字是飛行信息記錄系統。
在電子技術中,把只注重其輸入和輸出的信號而不關注其內部情況的儀器統統稱為黑匣子。飛行信息記錄系統是一種典型的黑匣子式的儀器。為了方便,業(yè)內人士都叫它黑匣子,傳到社會上,公眾也只知道飛機上有個黑匣子。
。▓D片來源:新華社)
飛行信息記錄系統包括兩套儀器:一個是駕駛艙話音記錄器,實際上就是一個磁帶錄音機。從飛行開始后,它就不停地把駕駛艙內的各種聲音,例如談話、發(fā)報及其他各種聲音響動全部錄下來。但它只能保留停止錄音前30分鐘內的聲音。第二部分是飛行數據記錄器,它把飛機上的各種數據即時記錄在磁帶上。早期的記錄器只能記錄20多種數據,現在記錄的數據已可達到60種以上。其中有16種是重要的必錄數據,如飛機的加速度、姿態(tài)、推力、油量、操縱面的位置等等。
黑匣子都是特制的,經過多項技術措施的保障,不管是經過猛烈撞擊的、烈火***過的、掉人深海中的黑匣子,在飛機失事之后,絕大多數都能被尋找到。黑匣子通常安裝在機尾,因為機尾一般是墜機期間最后一個受到撞擊的部分。
截止目前,本次東航事故飛機的黑匣子尚未找到。
3.波音737是一款不安全的機型嗎?
本次事故是一架波音737客機,機型為737-800。波音737作為史上最暢銷的飛機,近年來令人感覺墜機事故頻發(fā)?有些網友甚至稱,坐飛機絕對不選波音737,這無異于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D片來源:“新聞建外14號”微信公眾號)
本次墜毀的東航客機并不是先前被中國下停飛令的波音737MAX,而是它的上一代產品波音737NG。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機型。波音737NG,型號有737-600/700/800/900,確實發(fā)生過共計22起飛機損毀事故,但需要指明的是大多數是人為失誤導致或天氣原因或是撞鳥,機械故障導致飛機損毀有據可查的案例并不多,比如2007年中華航空波音737NG發(fā)動機起火。
有資料顯示,波音737NG總共造了7000多架,幾十年里在全世界窄體干線客機中,占了一半江山。中國也裝備了近1400架波音737NG,中國絕大多數坐過飛機的乘客,幾乎都坐過波音737NG。
據悉,東方航空目前已經將該公司所有B737-800執(zhí)飛航班的飛機全部控制在地面,空中的航班落地后不再執(zhí)行航班。
4.客機為什么不配備降落傘?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飛機失事后的最后一道保障就是“跳傘”,但你不知道的是,客機上根本就沒有降落傘,不僅乘客沒有,機組人員也沒有。
也就是說,從一開始,客機就沒打算讓乘客跳傘求生,那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呢?
這主要是因為,客機乘客跳傘求生,堪比***。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只有在飛機失控時,人們才會想著跳傘,而飛機失控時,乘客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老老實實待在座位上”,系好安全帶,不要走動,因為飛機失控時,飛機可能會360°旋轉,如果沒有安全帶的控制,人們很可能會在機艙內四處亂撞,更加危險。
其次,即便機長有能力穩(wěn)定飛機,讓乘客有能力打開艙門。但要知道的是,飛機的巡航高度在8000-10000米左右,位于平流層中,溫度非常低,只有零下40℃左右,壓強也較小,氧氣稀薄,打開艙門就意味著快速釋壓,在這種環(huán)境下,人類很容易因為缺氧失去意識,根本來不及打開降落傘,就可能被甩飛下去。
依靠降落傘降落,也需要在一定的高度下進行,客機巡航高度較高,根本不適合跳傘,更不適合沒有任何跳傘經驗的乘客,在緊急情況下跳傘。
5.乘坐飛機真的不安全了嗎?
事故出來之后,大家可能會非常擔心,或者是以后害怕坐飛機。對此,科普專家瘦駝表示,這是一種正常的心態(tài),但從數據上,目前航空出行仍然是在所有的出行方式當中,安全系數最高的方式之一。在此之前,中國民航創(chuàng)下了一個4227天沒有重大事故的紀錄。
▲2022年3月3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發(fā)布2021年全球商用航空安全指標數據,多個指標與與2020年和2017-2021五年平均值相比,有明顯改善。(圖片來源: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數據)
中國民航上一次空難事故發(fā)生于2010年的“8·24 黑龍江伊春空難”。此后,中國民航保持了4227天的飛行安全記錄,創(chuàng)造了中國民航歷史上最好的安全業(yè)績,也創(chuàng)造了世界民航歷史上最好的持續(xù)安全飛行紀錄。該記錄在過去12年里,一直連續(xù)是世界第一。
雖然這個記錄在2022年3月21日這一天被終止,但4227天即12年的時間,在上億人次的十幾年的飛行當中沒有出現過重大的安全事故,這已經證明了航空系統是非常安全的。
本次東航事故發(fā)生后,民航局正全力以赴開展相關工作,并于3月22日下發(fā)通知,要求在前期行業(yè)安全督導工作的基礎上,立即開展行業(yè)安全大檢查,進一步強化底線思維,加強民用航空領域安全隱患排查,確保航空運行絕對安全,確保人民生命絕對安全。
6.墜機過程對人體的傷害有哪些?
“空難受損器官較多,墜落傷不僅會帶來四肢的損傷,還有內臟損傷,往往很快就會導致傷員現場死亡。此外,飛機墜落以后往往會解體,而且有可能發(fā)生***,導致傷員燒傷。燒傷不僅會加重傷員的病情,而且影響醫(yī)生急救的判斷。”中華醫(yī)學會災難醫(yī)學分會前任主委、同濟大學災難醫(yī)學工程研究院院長劉中民表示。
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運行控制中心西南分控中心教員張序等人在2013年發(fā)表論文稱,飛機墜毀則絕大多數為機械性損傷,其中大多數可為多發(fā)性損傷,顱腦損傷可達80%到90%,胸、腹、四肢損傷均可發(fā)生。發(fā)生火災時則合并燒傷、煙霧吸入傷,從而導致復合性損傷,受災傷員死亡率高、傷殘重。如果飛機***,還可引起***沖擊傷。高空飛行時由于飛機密封艙失密,可引起減壓傷。
“傷員的存活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失血程度、內臟損傷程度、抵達搜救現場的時間、現場救援的速度和程度,以及現場環(huán)境等”,劉中民說。
7.空難調查報告我們需要等多久?
事故牽動著億萬人的心。事故過程是怎樣的?事故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時候有結論?大家急切地等待答案。
以往重大空難初步調查報告最快出爐時間以月計。
一般情況下,空難發(fā)生后,在基本信息確定的情況下,調查組會在短期內發(fā)布初步調查報告;然而,空難調查往往錯綜復雜,困難重重,最終報告出爐需要多方參與,可能在事故一年甚至數年后才公布。
例如,2010年8月24日,一架河南航空有限公司E190機型飛機,執(zhí)行哈爾濱至伊春VD8387定期客運航班任務時,在黑龍江省伊春市林都機場進近著陸過程中失事,造成機上44人死亡、52人受傷。事故發(fā)生將近2年后,2012年6月29日,國家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總局發(fā)布調查報告,經調查認定,伊春“8·24”特別重大飛機墜毀事故是一起責任事故。依據相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建議對河南航空有限公司處以500萬元罰款,并對19名責任人進行處理。
2014年7月17日,馬航MH17航班從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飛往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在飛行至靠近俄羅斯邊界的烏克蘭東部地區(qū)墜毀,機上298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遇難。在漫長的調查過程中,由五個國家成立的聯合調查團對于調查結果存在爭議。目前,依然無人對這起悲劇承擔責任,對于真相的探究仍是進行時。
最后告誡大家,不信謠不傳謠,耐心等待官方的調查結果公布,還逝者以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