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是怎么被燒的?為什么重建頤和園而不是圓明園?
3000萬兩白銀是傳言
兩年之后,1888年,慈禧撤掉了“水操學堂”的幌子。實際上,從“水操學堂”開學,外界就紛紛傳聞朝廷是在修復清漪園。“人們就開始說了,修了清漪園修西苑,馬上就要修圓明園了,這樣恐怕又要引起一場爭論,慈禧就干脆公開了。”
以后的工程也都是以為慈禧祝六十大壽為名而進行,款項號稱是皇家結余,而非戶部撥款。
1895年,清漪園修復工程已經(jīng)到了最后的收尾階段。而這一年,中日甲午海戰(zhàn),北洋水師精心建立的海軍全軍覆沒,繼而,海軍衙門被裁撤,昆明湖上的“水操學堂”也沒有了經(jīng)費來源,慈禧原本想要把萬壽山后山重新整修,因為再沒有海軍經(jīng)費可以挪用,也就只好放下,這一年,清漪園的修復工程結束,也就此改名為“頤和園”。頤和園成為被焚毀的三山五園中唯一保留下來的皇家園林。
梁啟超曾經(jīng)在《瓜分危言》中提到“群臣競奏請練海軍,備款3000萬……頤和園工程大起,舉所籌之款,盡數(shù)以充土木之用”,許多人以此為據(jù),認為慈禧為修頤和園花費了3000萬兩白銀。
“就我的研究,一共花費了白銀500-600萬兩。”王道成說。
1975年,王道成被從清史研究所調到頤和園文物處幫助做《頤和園》一書的編纂工作。“當時能看到的資料很少,我們就去檔案館去查一些原始的檔案。”王道成從北京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找到了“樣式雷”的家藏資料。“樣式雷”是負責皇家園林修建的雷氏家族,他的后人在清廷滅亡之后,將兩百多箱有關園林修建的檔案資料賣給了當時的北平圖書館。
“根據(jù)樣式雷家藏資料,頤和園五十六項工程,共用銀三百一十六萬六千六百九十九兩八錢三分三厘。這五十六項工程,占頤和園工程的一半以上。由此推算,頤和園的修建經(jīng)費當在五百至六百萬兩之間。”(摘自王道成《頤和園與海軍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