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wǎng)首頁
當前位置:四海網(wǎng) > 生活百科

通假字是古人的錯別字嗎 通假字的由來和原因如何辨別

2019-08-26 09:06:47來源:四海網(wǎng)綜合

  古人在做記錄時,一時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別字代替,清代的趙翼在《陔余叢考》一書中指出:“字之音同而異義者,俗儒不知,輒誤寫用,世所謂別字也。”第一個人這樣寫固然是前面所說的寫了別字,但后人都這樣效仿以后,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

  通假字與假借字的區(qū)別

  有人常把通假字與六書中的“假借字”相混。嚴格來說,通假字是指本有其字的替代,例如上述例子中,本來已有“慧”字,但卻以“惠”字臨時替代。

  而六書的的假借字則是本無其字,因為要創(chuàng)制新字較麻煩或為免使字數(shù)大量增加,而采用同音或近音字表達那種意思,例如“自”字本義是鼻子,因同音關系,借來表示“自己”之意,這是六書中的假借。

  即使在古人的訓詁解說中,也有時會把兩個名稱相混。讀者應按其上文下理,或按文字學知識,小心判別。但有一點值得注意的就是假借字本質上不屬于錯字或別字,屬于正常的文言現(xiàn)象。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wǎng)用戶yanfang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生活百科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nèi)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nèi)容可能未經(jīng)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