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石刻遭拓印事件始末 盜拓對文物有什么影響?
2019-10-10 08:49:41來源:四海網綜合環(huán)球網
規(guī)定:拓印文物要審批
近幾年,這樣的情況時有發(fā)生,2014年,一男子對南京棲霞區(qū)甘家巷附近蕭憺墓碑亭石刻進行非法拓印,因其采用非專業(yè)手段粗暴、不計后果地盜拓石刻,警方對其處以7日行政拘留,并處500元罰款。后相關部門清洗石刻墨跡污損,前后花費了3.5萬元,但碑文陰刻字體已受到墨汁侵蝕。
2013年,還有網友質疑西安碑林博物館現場拓碑售賣拓片毀壞文物。當時,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周雙林曾稱,在石質碑刻上進行拓印,多少都會對碑刻造成損壞,作為商業(yè)經營行為的現場拓印并不太合適,應該減少或者停止。
廣州市博物館文物保護修復館員戴建國還稱,石質文物最害怕的狀態(tài)就是時而干燥,時而潮濕,這樣的干濕交替對石質文物來說是第一殺手,它會導致石質文物內部可溶鹽重結晶,鹽分重結晶會產生體積的變化,從而在石質文物內部產生應力,致使石質文物開裂粉化等。
那么,什么才是拓印文物的正確姿勢?2011年,國家文物局發(fā)布《文物復制拓印管理辦法》,其中就有詳細說明。
該辦法第五條規(guī)定,復制、拓印文物,不得對文物造成損害。其中提到:“為科學研究、陳列展覽需要拓印文物的,元代及元代以前的,應當翻刻副版拓。辉院蟮,可以使用文物原件拓印。在文物原件上拓印的,禁止使用尖硬器具捶打。批量制作文物復制品、拓片,不得使用文物原件。”
而第八條中規(guī)定,復制、拓印文物,應當依法履行審批手續(xù)。
也就是說,沒有經過審批私自拓印文物、對元代及以前文物使用原件拓印、對文物造成損害等行為,都是不被允許的。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用戶zhaoying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生活百科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容可能未經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