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首頁
當前位置:四海網 > 生活百科

阿拉善英雄會是什么梗 阿拉善英雄會為什么會火

2019-10-10 15:59:16來源:四海網綜合

  原標題:“阿拉善英雄會”何以成為一場網絡獵奇盛宴

  一夜之間,阿拉善英雄會就火了,以一種不光彩的方式。

  長假后半段,不少人的朋友圈及所在的微信群開始充斥描繪阿拉善英雄會的網文,文章里穿插著不少香艷圖、小視頻,一個“驕奢淫逸”的阿拉善英雄會形象就這樣不脛而走。

  在類似的話語體系打造下,阿拉善英雄會成了“沙漠版海天盛筵”。

  但網上的傳言并沒有什么實錘。反倒是,英雄會的舉辦地阿拉善左旗宣傳部出來回應:公安部門未發(fā)現聚眾***現象,傳播者因發(fā)布虛假信息正接受警方調查,聚眾打斗事件屬實。

ԽҰ.webp.jpg

  阿拉善英雄會的“前世今生”

  至少從官方口徑里,那些聚眾***的傳言,是找不到什么依據的。當然,“聚眾打斗”的表述,也表明,阿拉善英雄會里的有些人可能也不是“善輩”。

  但不管怎么說,那么多香艷的傳說發(fā)生在阿拉善英雄會身上,即便不是事實,結合以往種種資料來看,恐怕也不是純然簡單的附會。至少,這場香艷想象的心理根源,是足可琢磨的。

  其實阿拉善英雄會并不神秘,這個項目最初就是為了組織專業(yè)的越野玩家進行比賽交流,是越野圈最大的年度盛會,吸引全國大批越野人士參與其中。

  從2006年開始,阿拉善英雄會至今已連續(xù)舉辦十三屆。2013年,英雄會永久落戶在內蒙古阿拉善。

  這個阿拉善英雄會其實就是一個大party,不僅有核心賽事,還有主題活動、文娛矩陣、營地互動等幾個項目,這其中包括T3系列賽事、電音節(jié)、美食節(jié)等。而作為整場英雄會最具激情和挑戰(zhàn)性的項目之一,T3沙漠挑戰(zhàn)賽是英雄會的核心看點。

  所以,阿拉善英雄會現在已經由專業(yè)越野玩家進行比賽交流的平臺,變成了阿拉善地區(qū)的旅游項目。

  隨著項目逐漸成熟以及口碑擴散,今年除了專業(yè)的越野玩家,英雄會現場還出現了一些城市SUV和家用轎車的身影。據內蒙古日報報道,短短的5天的賽事,共涌入40萬輛車,120萬游客。隨著人數的增多,還出現了管理不善、交通擁堵、環(huán)境破壞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已被當地官方承認的事實。

  比起這些偏圈子化的賽事,阿拉善英雄會的“香艷”傳說,雖然沒有實錘,卻在網上引發(fā)了一場獵奇的狂歡。雖然當地官方措辭說“沒發(fā)現聚眾***”,網上其實也沒有相關的內容,但這場大型香艷想象現場,卻也留下了不少解讀空間。

  是什么滋生了阿拉善英雄會的“香艷想象”

  看看阿拉善英雄會都有什么元素——百萬級豪車、狂沙越野以及土豪尤其是富二代。當這些元素結合在一起,往往意味著一場金錢與勢力的狂歡。

  而在公眾的固有認知里,香車、美女與金錢也幾乎是標配。何況是越野營造的“英雄”形象,若是沒有美女相伴,總感覺會少股子“英雄氣”。

  從各方渠道來看,那些香艷的視頻、圖片可能是截取了其他場景加以附會的,但今年阿拉善英雄會確實去了不少年輕女性。

  在不少客觀介紹阿拉善英雄會的圖文中,除了介紹賽事、電音節(jié)、美食節(jié)的場景外,也附了不少美女的照片,不過場景并不香艷,反而比較街邊。這些“美女”去阿拉善的目的也可能只是旅旅游、看一看。只是,在今年,隨著大量網紅的涌入,讓這場英雄會通過短視頻平臺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即便如此,依然無法阻斷未曾親赴者們的浮想聯翩。而這樣一個富二代、豪車云集之地,又恰恰能為這些想像,提供可靠的素材與空間。

  不可否認,阿拉善英雄會這幾年確實有些變味,如今已不是一個單純的賽事,某種意義上已經成為一個大型現場社交平臺。開往阿拉善英雄會的車子更像是一張社交門票,進了沙漠,可能盡是名和利。

  不少汽車類自媒體就帶圖“爆料”:自從主辦方加入了電音節(jié)、美食節(jié)、車展、沙漠挑戰(zhàn)、巖石探險等要素開始,阿拉善英雄會關注度越來越高。為了能賺錢,主辦方無節(jié)制地售票,出售的門票遠超活動場內的容車量;能入場的車,不管到場車輛有沒有在沙漠行駛的能力,一律放行進入,而部分人把城市 SUV 當越野車開進沙漠,結果秒變翻車場的照片也被曝出。

  而從那些見諸報道的打架斗毆、破壞環(huán)境的負面新聞中,外界大概知道阿拉善英雄會的形象是每況愈下的。一個形象漸趨負面的阿拉善英雄會,是滋生這次香艷想象的基礎。

  有人說,“阿拉善”(不是指當地,而是指這類盛會)里什么都有,就是沒有英雄。這話雖然刻薄,但恰恰可能與這一場關于阿拉善英雄會的香艷想象相映成趣。

  想象未必準確,但它可能是某種現實的投射。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阿拉善英雄會該為自身形象的負面化反思。這倒不是說,對它的所有“污名化”都該順著“仇富”“三俗”路徑一路狂飆,對這些人以群分、基于趣緣的聚會沒必要苛責——而是對主辦方、參與者做些提醒:再怎么嗨,也得守法,尊奉規(guī)則是免于外界道德炮仗的最好“防彈衣”。

  □王言虎(媒體人)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用戶yanfang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生活百科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容可能未經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