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首頁
當前位置:四海網 > 生活百科

有史以來最小恐龍 體形蜂鳥般大小命名為寬婭眼齒鳥

2020-03-13 17:05:24來源:四海網綜合

  2020年3月12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fā)現了蜂鳥般大小的恐龍化石,該化石被歸屬到鳥類,屬于新屬新種,命名為寬婭眼齒鳥。

����1.jpeg

  這塊發(fā)現于緬甸北部的琥珀有約9900萬年歷史,當時屬于白堊紀中期——被認為是人類能一窺“真實”白堊紀世界的最佳窗口。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發(fā)現對理解恐龍與古鳥類的演化,尤其是小型化動物的形態(tài)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邢立達副教授、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鄒晶梅研究員、中科院高能所多學科中心黎剛研究員、美國洛杉磯自然史博物館拉爾斯·施米茨博士和路易斯·恰普教授、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瑞安·麥凱勒教授、中科院北京綜合研究中心易棲如博士等學者共同完成,相關論文發(fā)表在知名學術期刊《自然》上。

  根據描述,該標本是一個包裹在琥珀中的完整動物頭骨,琥珀中的頭骨長僅約14毫米,有著尖銳的喙部,有約百顆牙齒和巨大的眼眶。這個動物的骨骼特征“四不像”,有的特征像恐龍,有的像非常高級的鳥類。

  學者們沒有找到特定的頭骨特征來將眼齒鳥確切歸入鳥類、非鳥恐龍,或其他主龍類。甚至,學者不能完全排除這個頭骨屬于別的動物。在脊椎動物中,只有鳥類同時擁有尖銳的喙部和巨大的眼眶,所以學者將該動物歸屬到鳥類。

  最終,學者們?yōu)槠浣⒘诵聦傩路N,命名為“Oculudentavis khaungraae”——寬婭眼齒鳥,其上下頜有大量利齒,是一種捕食者,可能以小型節(jié)肢動物或無脊椎動物為食。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小的鳥類是蜂鳥,其中最小的吸蜜蜂鳥重約1.95克、長5.5厘米。從頭骨尺寸來看,眼齒鳥比蜂鳥還要短一些,喙后長度僅7.1毫米,是迄今發(fā)現的最小古鳥類,同時也是史上最小的恐龍。

  研究團隊提到,此項研究的第一個挑戰(zhàn)是如何無損的獲得被琥珀、皮毛和雜質層層包圍的頭骨的完整的高分辨率的3D信息。

  據中科院高能所微信公眾號消息,黎剛和其團隊成員針對該化石特點,根據以往經驗,制定了最優(yōu)的SRX相位襯度CT掃描方案。

  據悉,黎剛課題組利用自研的高傳函高效率硬X射線間接成像探測器在上海光源硬X射線成像線站,按照制定的掃描方案,對化石進行了6段SRX相襯CT掃描,其中3段偏軸掃描,共獲得了超過24000張的SRX相襯CT投影圖,原始數據超過190GB。在將2萬多張投影圖高精度拼接后,經過相位恢復、斷層重建,最后經過3D數據的虛擬分割,最終成功得到了頭骨的圖像。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用戶yanfang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生活百科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容可能未經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