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萬在朋友圈買塊假表 本想做中間商賺差價結(jié)果踩進假貨坑
法院提供的涉案手表資料圖
據(jù)了解,小施也是個“95后”,在慈溪從事租車服務。按照他的說法,這表是他花錢從車行的一個客戶那里買來的,自己其實也是個“受害”的“中間商”。“那客戶平時出手很闊綽,也戴名表,租車都是帶司機的商務接送。”小施覺得自己被人坑了買到假貨也很冤。
但至于這所謂“上家”是否真有其人,他說,由于該客戶來租車時都是直接付款,并未簽訂過書面合同,所以并不清楚這人的真實姓名等信息,后來也找不到這人了。為此,他曾去報過警,但由于連對方真實信息都不知道,派出所并未立案,他只能自認倒霉。
不論雙人所述虛實,小宗把29萬元打給了小施,小施又把手表交給了小宗,那這兩人之間的買賣關(guān)系已經(jīng)成立。當小宗反映手表有假后,小施也確實將部分錢款退還給了小宗,F(xiàn)在小宗要退貨退款,當然還是得找小施。
**時,原告方由律師出面,而被告小施則是本人到場。小施表示,自己不是有意坑朋友,買賣做成這樣,讓他也很受傷,但現(xiàn)在如果讓他一次性退還的剩余款項,他也是實在沒有這個經(jīng)濟能力。
鑒于雙方都有接受調(diào)解的意向,承辦法官居中主持了調(diào)解。最終,小宗同意小施可在今年6月底前分兩期償還15萬元,此后兩人就此事兩清。否則,小施得另行支付2萬元違約金,且小宗也有權(quán)按原先的剩余款項向法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
近年來,消費者對奢侈品的追求勢頭日趨上漲,二手奢侈品交易也日漸興旺。除了私人之間進行線上或線下交易,專門的二手奢侈品店、閑置奢侈品交易平臺也應運而生。但價位參差不齊,真假難辨等問題,在二手奢侈品市場也一直存在。
除了要量入為出、理性消費,法官也提醒消費者,在購買二手奢侈品時盡量選擇有口皆碑的大型的、正規(guī)的平臺或商家;在交易過程中,要求商家提供證明是正品的相應發(fā)票或憑據(jù),或是由專業(yè)權(quán)威鑒定機構(gòu)出具的鑒定報告;另外,記得保留購買憑證及轉(zhuǎn)賬記錄等,以便出現(xiàn)消費糾紛后維權(quán)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