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歷史真實事件 八佰歷史原型是什么
四行孤軍與日軍的第一天戰(zhàn)斗,大獲全勝。經(jīng)過一整天的激戰(zhàn),日軍傷亡慘重,四行孤軍只陣亡兩人,傷4人。
當時,蘇州河南岸擠得水泄不通,前來觀戰(zhàn)的上海市民多達幾萬人,其中也不乏各大媒體記者。當天傍晚,許多報紙都以“號外”的形式報道了四行倉庫孤軍與敵人激戰(zhàn)的新聞。中央社記者寫道:
自正午起至三時止,敵軍乃大舉向我四行儲蓄會堆棧進撲,人如潮涌,擬奪門而入。此時,我軍已大發(fā)機關(guān)槍,拋擲手榴彈,敵軍被擊斃者達六七十人之多。自此,敵軍即取包圍形勢,未敢輕進。記者目擊此種壯烈情形,不禁感泣。
感動落淚的不止記者一人,可以說在蘇州河對岸觀戰(zhàn)的所有上海老百姓都激動得熱淚盈眶,連租界里的外國人也不禁蹺起大拇指。公共租界萬國商團司令斯馬萊特說:“我曾參加過歐戰(zhàn),但從未見過像中國這樣英勇善戰(zhàn)的軍隊。”
當天晚上,一名外國記者通過英租界遞進來一張紙條,問四行倉庫守軍有多少人。為了自壯聲勢,謝晉元不假思索地答復(fù):“800人”。由此,才有了“八百壯士”的英名。
獻旗壯舉
“八百壯士”第一天的英勇表現(xiàn),讓所有中國人心潮澎湃。然而,人們絕不會想到,更加激動人心的一幕馬上就要上演了。
10月29日清晨,上海市民發(fā)現(xiàn)四行倉庫樓頂飄揚著一幅巨大的中國國旗,在四周插滿的太陽旗中間,分外奪目。那一刻,“八百壯士”和這面飄揚的旗幟,永遠定格在人們心中。24歲的女童子軍楊惠敏沖破敵人封鎖線,為四行孤軍獻旗的故事,也成為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經(jīng)久傳頌的佳話。
雖然楊惠敏和許多當事人對“獻旗”事件有過很多詳細的描述,但流傳在民間的敘事,跟當時的實際情況還是存在著微妙的差異。
在楊惠敏的自述中,獻旗之舉似乎完全出于她個人的一時壯舉。據(jù)她回憶,27日夜里,她一個人漫無目的地走到四行倉庫對岸?粗硐萑毡咎柶彀鼑乃男袀}庫,她想,如果能在四行倉庫插上一面中國國旗,那么對四行孤軍和全體中國人民將是最大的鼓勵。
于是,楊惠敏回到家。第二天晚上,她將一面國旗緊緊纏在身上,外面罩上制服,前往四行倉庫。她在敵人進攻的間隙,匍匐前進,爬過馬路,爬過鐵絲網(wǎng)工事的缺口,到達四行倉庫的東側(cè)樓下。這時,謝晉元和戰(zhàn)士們都在等待她。當楊惠敏脫下外套,將浸透了汗水的旗幟呈獻給戰(zhàn)士們時,大家都激動得流下了眼淚。
然而,種種資料和當事人回憶表明,獻旗絕不是楊惠敏一時興起的個人行為,而是謝晉元與上海市商會共同策劃的行動。
28日清晨,謝晉元讓通訊兵撥通了上海市商會的電話,要求商會為他們支援糧、油、鹽和一面國旗。上海市商會接到謝晉元的電話,異常興奮,立刻通過廣播電臺,呼吁租界內(nèi)的上海同胞支援四行孤軍。得到訊息的上海市民沸騰了,不到一天就募集了10大卡車物資。
同時,上海市商會把“獻旗”的任務(wù)交給了上海童子軍團,童子軍團團長將任務(wù)布置給41號女童軍楊惠敏。
獻旗路線是經(jīng)過周密策劃的。四行倉庫北、西、東三面都是厚墻,唯有南面有窗戶。四行倉庫的東邊和蘇州河南岸屬于公共租界;倉庫東南方向蘇州河上,有一座垃圾橋,連接蘇州路與北蘇州路,橋的西北角有英軍把守。倉庫東南角墻外是一家紙煙店,戰(zhàn)士們將墻壁鑿穿,經(jīng)由這里與外界聯(lián)系。
曾經(jīng)參與28日夜間向孤軍運送慰問品的上海童子軍理事鄭昊樟回憶:“大量慰勞品逐漸堆積在泥城橋北岸的東邊,為避免敵人的察覺,我們分派了幾個人爬到馬路西邊。在那兒,我們精忠的斗士正候著我們……我們用繩索把東西兩面聯(lián)系起來,東邊的慰勞品系上繩索,西邊的人們便把它們拉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