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大暑是什么時候?大暑和三伏天有什么區(qū)別?
2018-07-20 11:03:10來源:四海網(wǎng)綜合
大暑和三伏天的區(qū)別
時間不同
通過三伏和大暑的介紹我們知道,三伏主要是一段很長的時間,通常情況下經(jīng)歷初伏、中伏和末伏時間大概有40天左右。而大暑的時間較為短暫,一般就十多天,通常情況下是處于中伏前后的時間。
由來不同
三伏的由來:三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紀日法”確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個庚日(指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合起來稱為三伏。按陽歷計算則出現(xiàn)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時我國大部地區(qū)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jié)。
大暑的由來: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chǎn)卵于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xiàn),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wǎng)用戶wyh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知識大全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nèi)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nèi)容可能未經(jīng)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