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拳的正宗創(chuàng)始人是誰?詠春拳是誰創(chuàng)立的?
有些則與歷史背景不符,失去存在的依據(jù)。如五枚師太、至善禪師,都說成是因南少林被焚而流亡外地的。但據(jù)當代歷史學家及武林界人士,依據(jù)清官檔案材料的考證,在清朝,南北少林皆倍受朝廷恩寵禮遇。不管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直至光緒、宣統(tǒng),都從來沒有發(fā)生過朝廷違禁詞已過濾少林之事;馃倭忠徽f,是當時的反清組織“天地會”,為了煽動起武林人士的反清情緒而編造出來的。既然歷史真實并非如此,則五枚、至善逃亡避禍之說就難以成立,他們因此而創(chuàng)編了詠春拳,并將少林永春殿的詠春拳傳播出去之種種說法,其可信性自然也很值得懷疑。
有些則與現(xiàn)實有出入,難以自圓其說。如說攤手五或是至善禪師,在紅船所傳的本是叫永春拳,后因咸豐年間粵劇藝人李文茂起義,遭受清政府鎮(zhèn)壓,連及“瓊花官”諸弟子。為了掩人耳目,門人乃將所習之永春拳改名為詠春拳或泳春拳。
即就是說,永春拳與詠春拳、泳春拳應是同一拳派的不同稱呼。但據(jù)考證當時的事實是,泳、詠春拳流傳之時,永春拳依舊公開流傳于世,兩者并行不悖。難道一部分因避禍而易名,而另一部分則無需避禍?這似乎是說不過去。且今天的永春拳與泳、詠春拳,雖然其音相近,但卻各自不同的武學內容與訓練系統(tǒng),實乃兩個不同的拳派,不能相混。所以上述說法,似與事實不符,難以彌縫其說。
其他如嚴詠春其人,關于她的種種傳聞,實也頗有斟酌的余地。若真有其人,則其生存的年限就很有考究。若說她是五枚師太的傳人,則她起碼是雍正、乾隆年代的人。有一說梁贊曾遵其黃華寶之命,往福建尋嚴詠春繼續(xù)學藝深造,若說嚴詠春既學藝五枚,又傳藝于梁贊,她便跨越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等六個朝代,起碼活150至200歲,這當然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嚴詠春是否確有其人,她生活于哪個朝代,就很有必要弄個清楚?傊,上述種種說法,只能給人留下一個有待揭開的謎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