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wǎng)首頁
當前位置:四海網(wǎng) > 知識大全

立夏吃什么? 立夏傳統(tǒng)食物有哪些

2019-05-05 08:41:21來源:四海網(wǎng)綜合

      立夏傳統(tǒng)食物有哪些

1555917791.jpg

  5、麥蠶

  青麥團即青麥蠶,通東話中稱為冷稹,屬于沙地人家(今江蘇省海門市及啟東市)傳統(tǒng)的小吃。如今,這種小吃不多見,做的人也越來越少。舊時。農(nóng)家普遍生活困苦,每到“神仙難過”的二三月間.家里的糧食差不多已吃光了,于是便把田里的青麥穗割回家去,用手搓下青麥籽,吹去麥殼,然后下鍋炒熟起鍋。再次弄凈麥殼(因為麥殼一次去不凈)。下鍋炒熟后,趁熱用石磨將麥粒磨成細細的麥條兒。因其形似幼蠶,沙地人便稱之為麥蠶。

  6、腳骨筍

  立夏時節(jié),寧波人最喜歡吃腳骨筍,這種細長的野竹筍,是希望和健康的象征。

  寧波人叫“腳骨筍”,奉化人叫母筍,是一種野生山筍,味道特別好。

  傳說立夏的時候吃,可以像竹筍一樣日日生長,寧波有一句老話說的,“立夏吃腳骨筍,一年腳骨健健過”。

  7、七家粥

  浙江農(nóng)村地區(qū)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七家粥是匯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七家茶則是各家?guī)Я税准盒潞姹汉玫牟枞~,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歡聚一堂共飲。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休,備了果品餅鉺,在親戚鄰居之間,互相敬茶、饋贈,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8、七家茶

  杭州舊俗,立夏日烹新茶餽親戚鄰居,稱七家茶。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馀·熙朝樂事》:“立夏之日,人家各烹新茶,配以諸色細果,餽送親戚比鄰,謂之七家茶。富室競侈,果皆雕刻,飾以金箔,而香湯名目,若茉莉、林禽、薔薇、桂蕊、丁檀、蘇杏,盛以哥汝瓷甌,僅供一啜而已。”

  9、光餅

  在河南光州(今河南潢川)也有一種炭火燒烤的“火燒饃”(“烙饃”)。它是將面團和好、切塊、搓圓壓扁,然后刷水貼在炭爐燒烤。有甜的、有咸的、有不甜也不咸的,外觀、色澤、大小都與福州光餅一模一樣,只是少了餅中心用以穿線的那個孔。

  唐代光州,中原南遷的福州人族譜記載其祖先來自光州?梢酝茢,自從唐開始,福州便有了“火燒饃”(“烙饃”),因來自光州而稱“光餅”。

  “光餅”是福州傳統(tǒng)名點,古時,福州書生晉京趕考,也往往身帶“光餅”作為旅途充饑之物,由于它便于攜帶、便于就食、便于保存,故成了物美價廉的“三便干糧”。

  此外,福州人每逢祖先祭日與每年清明節(jié)掃墓時,在眾多的供品中都少不了“光餅”,它成了人們懷親念祖的一種鮮明的地域民俗文化。

  從歷史而言,制作簡易的“光餅”在前,即所謂戚繼光將軍下令趕制的行軍殺倭的干糧。從“光”字而解,既指餅形、色澤的特征,當然也包含傳自光州及也含有紀念戚將軍的“光”,飲食文化的內(nèi)涵豐富深湛,很有歷史風采。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wǎng)用戶wangning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知識大全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nèi)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nèi)容可能未經(jīng)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guān)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