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jié)的來歷和習俗是什么?中秋節(jié)月餅都有哪些種類
中秋節(jié)習俗
1. 賞月
從時令上說,中種是“秋收節(jié)”,春播夏種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該收獲了,自古以來,人們便在這個季節(jié)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這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就有描繪。從淵源上說,中秋又是“祭月節(jié)”,它源于遠古人類對自然的崇拜。
古代帝王的禮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這一天,“秋分”這個季節(jié)在八月內每年不同,所以秋分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無月是大煞風景的,逐漸約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
從科學觀察來看,秋季地球與太陽的傾斜度加大,華夏大地上空的暖濕空氣逐漸消退,而此時,西北風還很微弱。如此,濕氣已去,沙塵未起,空氣即顯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別潔凈,月亮看上去既圓又大,是賞月的最佳時節(jié)。恰如古詩所云:“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尋思豈是月華別?都為人間天上氣清澈。”
2. 吃月餅
相傳元朝時,中原廣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殘酷統(tǒng)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欲聯(lián)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嚴密,苦于無從傳遞消息。所以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王昭光制造餅子,將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使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
因而一舉推翻元朝,為了紀念這一功績,因而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也就傳了下來。特別在東北地區(qū),有“八月十五殺達子”的說法。不論月餅源于何代,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皆成天下人們的心愿。
月餅的種類有哪些
我國月餅品種繁多,按產(chǎn)地分有:京式、廣式、蘇式、臺式、滇式、港式、潮式、甚至日式等;就口味而言,有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從餡心講,有五仁、豆沙、果蔬、芝麻、云腿月餅等;按餅皮分,則有漿皮、混糖皮、酥皮三大類。
五仁月餅
五仁并非只有五種,而是由多種不同原料制成,一般包括核桃仁、花生仁、松子仁等等,有“圓滿、和諧”的寓意。
豆沙月餅
將紅豆蒸熟打爛后加入白糖再炒就制成豆沙月餅的餡料。豆沙月餅具有濃郁的豆香味,也沒有其他月餅粘喉的不適感。
芝麻月餅
黑芝麻月餅配料考究、皮薄餡多、味美可口。這種月餅,呈鼓形,邊稍鼓出,花紋和字跡清晰;口味香甜,綿軟帶酥。
云腿月餅
是用云南特產(chǎn)宣威火腿,配以冬蜂蜜、豬油、白糖為餡心,紫麥面粉烘烤而成,入口舒適,食而不膩。
果蔬月餅
餡料主要是果蔬,餡料有哈密瓜、鳳梨、荔枝、草莓、冬瓜等,又配以果汁或果漿,因此更具清新爽甜的風味。
冰皮月餅
傳統(tǒng)月餅都是由糖漿做皮,顏色是金黃色。而冰皮月餅的部分原料是糯米,做成的月餅外觀呈白色的。
蓮蓉月餅
蓮蓉月餅是市面上最常見的月餅,它皮薄油潤松化、餅餡勁滑甘香,甜味深沁人心,可謂是中秋的經(jīng)典品種。
鮮肉月餅
江浙滬一帶的特色小吃,餡是由一大團鮮肉組成,皮脆而粉又潛伏著幾分韌,豐腴的肉汁慢慢滲透其間,可謂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