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wǎng)首頁
當前位置:四海網(wǎng) > 知識大全

尋飛奪瀘定橋勇士 22位英雄英勇事跡永垂不朽

2019-11-20 11:39:37來源:四海網(wǎng)綜合

  11月18日,81歲的王永模老人來到蘇州,拜訪“飛奪瀘定橋22勇士”之一劉金山的后代。上世紀60年代,曾負責四川省瀘定縣文化工作的王永模發(fā)現(xiàn),“飛奪瀘定橋22勇士”沒有任何資料。于是,他把找到這22位勇士的姓名,視為大半生的執(zhí)著。40多年里,他跑遍大半個中國,終于確認了其中12位勇士的身份。“只要還有一口氣,我要繼續(xù)找下去!”

76.jpg

  延伸閱讀

  飛奪瀘定橋

  飛奪瀘定橋,是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中的一場重要戰(zhàn)役,發(fā)生于1935年5月29日。中央紅軍部隊在四川省中西部強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東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紅四團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況下,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進,一晝夜奔襲竟達240里,終于在5月29日凌晨6時許按時到達瀘定橋西岸。第2連連長和22名突擊隊員沿著槍林彈雨和火墻密布的鐵索踩著鐵鏈奪下橋頭,并與東岸部隊合圍占領(lǐng)了瀘定橋。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是紅軍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后,要用僅有的幾只小船將幾萬紅軍渡過河去,最快也要一個月的時間。然而國民黨的追兵緊追不舍,形勢十分嚴竣。當急之下,要于5月26日上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人決定后,當即作出了奪取瀘定橋的指令。

  其部署是由劉伯承、聶榮臻率領(lǐng)紅一軍團一師和陳賡、宋任窮領(lǐng)導的干部團為右路軍,由中央縱隊及1、3、5、9軍團為左路軍夾河而上攻取瀘定橋。左路軍由王開湘、楊成武率領(lǐng)的紅二師四團為前鋒攻擊前進。

  1935年5月28日,紅四團接到紅一軍團命令:“王開湘、楊成武:軍委來電,限左路軍于明天奪取瀘定橋,你們要用最高的行軍速度和堅決機動的手段,去完成這一光榮的任務(wù)。你們在此戰(zhàn)斗中突破過去奪道州和五團奪鴨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記錄”。接令后紅四團晝夜兼行240華里山路,于29日晨,出其不意地出現(xiàn)在瀘定橋西岸并與敵軍交火。

  事實上,關(guān)于飛奪瀘定橋的勇士,到底是21名,還是22名甚至是23名,也不是完全清楚的。比如一八六期的《戰(zhàn)士報》,上面寫的就是“二連21個英雄首先爬鐵鏈冒火過河”。后來,根據(jù)時任紅四團政委的楊成武將軍發(fā)表在《星火燎原》上的著名回憶文章《飛奪瀘定橋》,人們把飛奪瀘定橋的勇士定為22名。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wǎng)用戶wyh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知識大全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nèi)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nèi)容可能未經(jīng)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