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的幸福勞動(2)

時間:2012-03-26 10:35:29   投稿:jerry   在線投稿:投稿

  我割麥子最怕扎把,就是割一小把,就要用麥秸稈扎住,便于后面打捆。早上還好點,太陽出來一曬,麥秸稈一折就斷。扎把的時候,要稍稍吐點唾沫,濕潤一下,還要用大拇指把麥秸稈折進去,才能弄牢靠。可一是在太陽底下,口中干渴,連多余的唾沫星子都沒有。二是我手上沒有勁兒,往往把麥秸稈折不進去,反復(fù)多次,就弄得手指甲底下紅絲絲地滲出血來,還麻酥酥地痛。還有就是打捆,把遍地散亂的小把麥子集中起來,打成一人兩手圍起來那樣大的麥捆。當(dāng)然這事都是父親或者大哥來完成,我試過幾次,很吃力。因為打捆的時候,正是要收工的時間,太陽就像火球一樣。

  農(nóng)家的孩子,大都吃得了苦,懂得生活的艱辛。窮人的孩子早當(dāng)家,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每年幫著父母割麥子的時候,我都會想起“心憂碳賤愿天寒”的句子,天越晴朗,太陽越辣,割麥的人越高興。就這樣,體味到勞動的艱苦,品嘗到太陽的炙烤,面對著生活的無奈,農(nóng)家的孩子就過早地成熟了,懂事了。至于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理解,對把東山的日頭背到西山的感悟,也最為深刻。其實,真正的農(nóng)民,沒有一個感受到勞動的快樂的,有過切膚的體驗,才有真實的感受。也許,當(dāng)麥子長勢喜人的時候,當(dāng)別人夸贊說自己打得最多的時候,當(dāng)孩子們香甜地吃著新麥面饃饃的時候,在父母的臉上,掠過過一絲苦笑,但那樣的笑,也太沉重了。這樣苦笑的前前后后,充滿著無盡的辛酸,充滿著無盡的勞累。

  及至到讀完師范,當(dāng)起老師的時候,我才更加理解了父母。一個農(nóng)民家庭,就指靠著幾畝薄地,維持生計,供孩子上學(xué),真的比登天還難啊。2005年的6月初,剛剛收完麥子的父親,突患腦溢血,離開了我們。我四弟說我嘴太甜了,天天哄得父親高興,他才那樣不肯放棄勞作。想想這話,說得很在理,我也默認(rèn)了。當(dāng)老師那些年,每年放假都幫著父母割麥。我還跟父親說過,種地其實最好,思想單純,身子骨硬朗,倉廩實則心安啊。曾經(jīng)下四川跑陜西討過生話的父親,最愛聽這樣的話,臉上洋溢著滿意的笑容,勞動得更勤快了。

提示:試試"← →"鍵可實現(xiàn)快速翻頁
上一篇:
下一篇: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