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首頁
當前位置:四海網 > 四海暢游

河南有哪些地標性建筑?這18個地標性建筑分別位于哪個城市?(4)

2019-08-08 17:41:37來源:四海網綜合

  三門峽:天鵝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位于三門峽市東西城區(qū)之間的生態(tài)區(qū)內,現(xiàn)有面積8850畝,其中陸地6150畝,水面、灘涂2700畝,核心景區(qū)包括雙龍湖白天鵝觀賞區(qū)、陜州古城和沿黃生態(tài)林帶三部分,是一處融生態(tài)、文化和人文地理于一體的自然山水景區(qū)。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園區(qū)吸引數(shù)萬只白天鵝來這里棲息越冬,三門峽市因此被譽為“天鵝之城”。

  商丘:商字是商丘市的城市地標,坐落在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qū)神火大道與南京路交匯處中的環(huán)島內,雕塑高21米、橫向跨度22米,屹立在2500平方米的環(huán)島上,建成于1997年6月29日。商字雕塑取材于甲骨文中的商字,其設計靈感源于發(fā)源于商丘的商族部落。據(jù)《史記·殷本記》記載,殷契的母親叫簡狄,是有氏部落的女子,帝嚳高辛氏的次妃。在她洗浴的時候,見到玄鳥墜下一枚蛋,簡狄就把這枚鳥蛋吞了下去,因此懷孕并生下了契。契,也就是閼伯,是傳說中商的始祖。所以《詩經·商頌·玄鳥》中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閼伯的六世孫王亥發(fā)明了牛車。用牛駕車,開始了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商業(yè)貿易,從此,從事物品交換的活動被稱為商業(yè),從事商業(yè)活動的人便被稱為商人,所以,商丘是商業(yè)的發(fā)源地。閼伯后傳十四世而至商湯,商湯滅夏在商丘建立了我國歷史上最強盛的奴隸制國家—商朝。因商人、商業(yè)、商品發(fā)源于商丘,商朝建都于商丘,商丘被譽為“三商之源·華商之都”。所以,商字雕塑便被作為商丘城市的標志安放在了這里。

  周口:它坐落在沙河,賈魯河交匯處的河南周口市的大閘路。占地面積約有10余畝,是周口轄區(qū)最大的一個閘.周口大閘始建于1959年,到1975年9月才最終建成,周口大閘是一座歷經10年才得以完全修建的大橋,最終它成了周口的標志性建筑,成了周口人的自豪,你還要知道,周口文明的發(fā)祥地古城西寨也在那里。設計出的新閘為正拱橋閘,橋面板為反拱橋板,橋板所搭橋基為空箱岸墻和連拱翼墻。這種反拱形橋閘的設計和老閘截然不同,設計風格和理念不僅非常先進,而且強化了泄洪能力,成為當時全省第一樣板閘,并在全省水利建設中推廣。

  駐馬店:天中柱又名天中塔,始建于2007年,駐馬店標志性建筑,位于駐馬店市開源大道與樂山大道交會處。天中塔是一個地方的文化象征。天中塔高59米,塔基四面嵌有4塊2米高、3.9米寬的高浮雕,西面是“盤古開天辟地”,北面是“周公定天中”,東面是“梁山伯與祝英臺”,南面是“古代五杰”(李斯、韓非、桓寬、范縝、干寶)。高浮雕的上面,是56層花崗巖塔層,其中下端10層是裝飾淺浮雕,刻有象征石文化、陶文化、玉文化、青銅文化和甲骨文以及兵器的裝飾圖案。天中塔呈方錐形向上遞進。塔頂端是一根直指藍天的象征駐馬店錦繡未來的不銹鋼標桿。整個塔體配有華麗的彩色照明,象征著前進中的駐馬店多姿多彩的每一天。該塔由中國美院教授韋天瑜整體規(guī)劃設計,駐馬店市建筑勘察設計院進行結構設計。天中塔整體創(chuàng)意恢弘大氣、簡潔古樸而又新穎現(xiàn)代,展現(xiàn)了駐馬店市在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中,創(chuàng)建和諧家園、打造現(xiàn)代傳奇的新時代精神風貌。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用戶gaolili原創(chuàng)/整理/轉載發(fā)布,本站收錄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贊同或支持作者觀點;如涉及版權或違規(guī)請將鏈接郵件告知四海網客服,我們會兩小時內處理。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