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首頁
當前位置:四海網 > 生活百科

1億條信息泄漏 個人隱私信息被當商品進行買賣

2019-11-21 08:40:44來源:四海網綜合

  相信你也經常遇到這種情況:一個陌生電話打來,當你猶豫中接通后,對方卻張口就用“火箭般”的速度向你推銷其“利息低、秒放款”的“貸款產品”,或許你會納悶,明明自己并沒有向任何“借貸類”公司留下個人信息,為何偏偏就接到了此類騷擾電話呢?

й¶.jpeg

  實際上,有可能是因為你的個人信息作為“商品”被“倒賣”至這些公司手中。

  近日,江蘇淮安警方通報,在公安部督辦下,他們以“打鏈條、打平臺、打團伙”為目標,依法打擊了7家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公司,涉嫌非法緩存公民個人信息1億余條。這些公司中,有披著科技公司的外衣,實際卻做著“販賣個人信息”“網絡放貸”“催收軟暴力”等不法勾當。

  個人隱私變“商品” 317條個人信息售賣500元

  據央視網報道, 2018年4月,江蘇淮安警方在網上巡查時發(fā)現,有人非法購買公民個人信息之后,嫌疑人高某主動到警方投案。根據高某交代,他花500元從網名叫“過去、將來”的人手里購買了317條公民個人信息,這些信息包括手機號、姓名、身份證號和家庭地址。他買這些信息的目的是打電話,給網絡小貸公司拉客戶。警方隨即鎖定網名為“過去、將來”的犯罪嫌疑人申某,并將其抓獲。

  然而,申某并非此次事件中唯一一個“供應”個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根據警方調查,其還有上線——謝某。

  警方在申某的電腦里查獲公民個人信息7萬多條,這些信息包括公民姓名、身份證號、地址、電話以及芝麻信用分等,很多信息顯示推廣來源為“花錢無憂”“借點錢”等小貸平臺。

  隨后,警方經過縝密的偵查,再次揪出另一名通過他人向申某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警方發(fā)現該名犯罪嫌疑人實際為廣州諾涵科技公司的員工,且他販賣公民信息并非個體行為,甚至其所在的廣州諾涵科技公司也不只是販賣公民個人信息,更主要的是在進行小額貸款,并進行軟暴力催收,是一個組織嚴密、分工明確、涉案人數眾多的犯罪團伙。該犯罪團伙將公民個人信息稱作“流量”,也開發(fā)了多個小貸平臺,在自身購買公民個人信息用于推銷貸款、軟暴力催收的同時,也和其他公司相互交換公民個人信息,還開發(fā)有爬蟲云等軟件,通過技術手段爬取其他小貸公司的公民個人信息,用于公司放貸和非法出售牟利。

  經過周密部署,2018年6月6日,在廣東警方配合下,淮安警方一舉將該公司45名涉案人員全部抓捕。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用戶yanfang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生活百科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容可能未經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