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稅務大地震怎么回事?偷稅漏稅明星要倒霉了
此前,個人工作室征稅方式有核定征稅和查賬征稅兩種。
核定征稅,即當?shù)囟悇詹块T按照工作室申報的收入情況,給出一個核定稅額或稅率,在此基礎上按照個稅的5%-35%來征收,考慮附加稅,以及當?shù)胤刀慄c,最后的綜合稅率為個人工作室收入的3%-7%左右;查賬征收一般為會計制度健全的公司所采用,即收入減去成本,在利潤區(qū)間按照個稅稅率征收。
對比核定征收與查賬征收的特點,在企業(yè)利潤率不達核定稅率時,采用查賬征收會更劃算,而當企業(yè)沒有利潤的時候,也就不產(chǎn)生稅費;企業(yè)利潤率超過核定稅率時,采用核定征收會比較劃算。
當然,選擇哪一種更劃算的征收方式,對于工作室而言,此前是有自主選擇登記權的。
“根據(jù)我接到的通知,從2018年1月1日起,作為一般納稅人的工作室個人所得稅取消核定征收,全部改成查賬征收。如果按查賬征收,其中6%是增值稅,35%是個稅,再加上其它附加稅,總體稅率大概在收入的42%左右。”大飛向小娛分析到。
此處的一般納稅人為12個月連續(xù)收入累計超500萬的工作室,不足500萬的為小規(guī)模納稅人。
“編劇是腦力勞動創(chuàng)造者,成本無法量化,可以理解為工作室的收入就是工作室的利潤。”小娛獲知,對于累計收入超500萬的一般納稅人工作室來說,把核定征收改為查賬征收,也就意味著工作室稅率可能從收入的3%躍升至42%,翻了14倍!
稅率突增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有兩家來自不同地區(qū)的工作室負責人都表示都接到了補稅通知,即按查賬方式,補交今年1-6月份的稅款,這也意味著新政策的新老“不”劃斷。
另外,據(jù)大飛透露,根據(jù)他接到的通知,現(xiàn)在一旦小規(guī)模納稅人變更為一般納稅人,就無法再變回去。“所以,千萬不要成為一般納稅人,控制自己連續(xù)12個月的收入!”大飛解釋,連續(xù)12個月,是任意連續(xù)12個月,比如2017年的1月-12月,是連續(xù)12個月,2017年的2月-2018年1月,也是連續(xù)的12個月。
是否真的無法變更回去?
娛樂資本論查詢到,稅務總局在4月份發(fā)布“統(tǒng)一小規(guī)模納稅人標準通知”,從2018年5月1日起至12月31日,一般納稅人可根據(jù)自身情況,即連續(xù)收入不足500萬,可選擇轉登記為小規(guī)模納稅人。而實踐中,營改增納稅人不具備轉登記資格,營改增納稅人判斷口徑,由當?shù)囟悇詹块T決定。
廣播影視行業(yè)在2013年被納入營改增試點,這即意味著大部分2013年以前成立的個人工作室無法由一般納稅人,轉登記為小規(guī)模納稅人,這些工作室將承擔著巨大的稅率落差。
“好像是專門限制了影視行業(yè)。”小娛獲知,大飛旗下共兩家個人工作室,一家于2011年在上海成立,一家于2014年在浙江東陽成立,現(xiàn)在這兩家工作室都接到了不能變更的通知。
“最郁悶的是連注銷通道都關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制片人對小娛表示,“那么高的稅率,工作室現(xiàn)在想撤都撤不了,上海松江區(qū)關閉了個人工作室注銷通道,頗有種關門打狗的意思。此外,很多地方都不再開放新工作室注冊了,影視個人工作室可能要成為歷史了。”
影視“重稅”新博弈:誰來交稅?
“編劇和明星一樣,都是拿稅后款的你知道吧?現(xiàn)在的情況是,有作品著作權的編劇,和無著作權的個人編劇,境遇會大不同!”大飛說到。
小娛了解到,當一個編劇原創(chuàng)一部作品,即擁有著作權,那么他讓渡全部或部分著作權給甲方,所獲報酬是按稿酬計的,適用的是20%的比例稅率,按規(guī)定對應納稅額還減征30%,所以實際稅率是14%。而如果是甲方原創(chuàng)的作品,編劇只是被聘用或委托改編,那么他所獲的報酬,按勞務報酬交稅,2萬以下為20%,2萬-5萬為30%,5萬以上為40%。
“以前不管拿多少錢,編劇都拿稅后款,稅費由甲方承擔。因為之前稅務局沒有嚴查,甲方最后到底有沒有如實交,也沒人追究,F(xiàn)在查稅那么嚴,誰也不敢少報、不報。”大飛向小娛分析,查稅對編劇的影響,甚至要大過工作室,尤其是沒有著作權的高片酬編劇,在簽個人合同的時候,扣除20%的定率減除,最高要交40%的稅,即總片酬的32%。
“一集10萬、20萬的大編劇,最后收入上千萬,但交稅就300多萬,這部分你猜甲方會不會為你承擔?”大飛補充到,“所以個人編劇在和甲方簽約的時候,最好都到當?shù)囟悇諜C構確認一下納稅事項,稿酬跟勞務所得,有巨大差異。”
當然,面對如此巨額的財富,甲乙雙方在簽約時,將面臨新的博弈:誰來交稅?
“這是最考驗人的事!如果雙方默許某一方不交稅,萬一查到,誰去頂鍋?”大飛指出了現(xiàn)實中普遍存在的稅務糾紛問題核心。
我國逃稅罪對主體責任人的界定包括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如果甲乙雙人簽訂的是稅后合同,那么甲方就是扣繳義務人,乙方為納稅人,甲方如果沒交稅,乙方有連帶責任;如果簽的稅前合同,納稅人與扣交義務人都是乙方,甲方即可抽身。
但現(xiàn)實情況是,甲方在跟大明星、大編劇“對峙”的情況下,并沒有主動權,影視圈的邏輯是誰紅誰有理。小娛了解到,目前“查稅”風聲愈緊,但代價大多都轉移到了出品方頭上。
簽影視合同一般分兩種,一個是片方跟工作室簽,另一個就是片方跟個人簽。“跟工作室簽約,多是含稅價格,現(xiàn)在工作室的稅率高漲,他們實際收入變少,已經(jīng)傳出要漲價了!”制片人趙龍介紹,“還有就是片方跟明星或編劇本人簽的,這部分就是稅后價格,甲方還是一如既往的交稅。”
“跟明星簽稅后合同是影視圈長期以來的慣性,不可能一夜之間就變了。”一位資深娛樂媒體人分析。
“不過大明星的價格現(xiàn)在可以往下談一些了,幅度不大,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一位影視上市公司的高層此前在媒體討論會上表示。其中的邏輯在于,原來公司可以打各種擦邊球避稅,現(xiàn)在都走不通了,而這將顯而易見的增加公司稅負成本,因此便有了一些談判空間。
“大明星、大編劇影響有限,畢竟市場就認他們,片方還跟以前一樣交稅。小明星、小編劇影響也不大,本來拿的就不多,一集幾千塊到幾萬塊,稅也不多。”一位資深制片人指出,“影響較大的,還是腰部那些明星和編劇,沒有強勢的話語權,本來可談判的空間就大,片方可能會壓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