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首頁
當前位置:四海網 > 知識大全

重陽節(jié)是怎么來的?現(xiàn)代人怎么過重陽節(jié)

2019-09-25 15:47:50來源:四海網綜合

  重陽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時間在農歷九月初九。由于“九九”諧音“久久”,所以古人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并逐漸衍生出登高“辭青”、觀賞菊花、飲菊花酒、插茱萸等一系列民俗。

  溯源:重陽節(jié)是怎么來的?

QQ��ͼ20190925154829.jpg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戰(zhàn)國末年,《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便提到“(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zhèn)溆谔熳?rdquo;。

  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祀的活動,感恩上天、祖先。

  漢代,《西京雜記》中有了如下記錄:“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jié)祈求長壽的習俗。

  隨著時間的推移,重陽節(jié)不斷有“新內容”加入。

  《荊楚歲時記》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飲宴。”文中提及的“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祝豐收的宴席發(fā)展而來的。所以,到了這個時候,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jié)的基礎。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說法,認為重陽節(jié)源自古代祭祀“大火”的儀式。這里“大火”指大火星,它在季秋九月隱退,也標志漫漫長冬即將到來。在落后的古代,意味著寒冷和食物的匱乏,所以,人們會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

  雖然后來,人們有了更科學的計時手段,謀生方式也進步了,但古人仍將重陽與寒食(上巳)、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jié)。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用戶wangning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知識大全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容可能未經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