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wǎng)

無性別公廁是什么 無性別公廁利弊有哪些

2017-05-31 16:10:09來源:四海網(wǎng)綜合

無性別公廁是什么 無性別公廁利弊有哪些

  四海網(wǎng):近日,上海再建無性別公廁,讓無性別公廁一詞再度引起熱議,首先,很多人想知道無性別公廁是什么意思呢?無性別公廁到底有什么意義呢?

  廁所大都分男女,顧名思義,無性別公廁,即男女可通用的公廁,解決了女性上廁所排隊等問題,與女式站立廁所同出一個理念,源于資源的最大限度的高效合理被應用。

  無性別公廁是指男女如廁共處一室,以移動式環(huán)保公廁為主,建筑設計采用了“單體隔間式”等結構形式,不分性別,以人性化設計提高公廁的服務水平和利用效率 。

  以往的公廁一般分為男女兩個空間,但在一些商業(yè)繁華區(qū)和景區(qū)卻往往難以保障需求,女廁排長隊和男廁空置現(xiàn)象同時存在,并且也不方便家長對兒童或子女對身體有特殊情況的父母如廁時的照顧。

  存在即為合理:羞羞答答的無性別公廁靜靜開放

  透過紛繁雜亂的聲音,重新審視無性別公廁存在,我們會發(fā)現(xiàn)所謂無性別公廁即從字面上理解是一種沒有性別限制,無論男女都可以使用、異性親屬可陪同進入的獨立公共衛(wèi)生間。

  傳統(tǒng)的公共廁所一般分為男女兩個空間,但在一些商業(yè)繁華區(qū)和景區(qū)往往難以保障需求、女廁排長隊和男廁空置現(xiàn)象同時存在。由于生理構造的不同,男性和女性如廁時候所需要的空間和時間確實不同,據(jù)相關機構調查,在大型購物場所,88%的男性表示上廁所不用等候,而只有44%的女性認為不用等候,女性平均輪候5-10分鐘,有的長達16.8分鐘。等候時間過長,心理上會產生煩躁感。同時傳統(tǒng)的廁所“男女有別”,也不方便家長對兒童或子女對身體有特殊情況的父母如廁時的照顧。無性別公廁的出現(xiàn),確實給予一些人群帶來了便利,如跨性別帶小孩的人群,媽媽帶兒子或爸爸帶女兒;也給孕婦或老人有幫助;另外跨性別、異裝癖、變性者等也從中受益。

  當下各地興建的“無性別公廁”以移動式環(huán)保公廁為主,建筑設計采用了“單體隔間式”等結構形式,不分性別,以人性化設計提高公廁的服務水平和利用效率。同時從經濟效益上考慮,“無性別廁所”與一般男女公共廁所相比較,它初建時占用的土地面積肯定要少,房屋建筑面積也少,也就節(jié)省了一大筆初期投資。在后期的維護和日常管理上,相應也會節(jié)約不少人力物力。

  追本溯源有依據(jù):無性別公廁實乃平權運動的產物

  無性別公廁從歷史上來講為“舶來物”,是隨著美國、韓國等發(fā)達國家女性主義興起和成熟而同步誕生的。據(jù)《紐約時報》報道,2005年,美國社會當年曾興起一場要求在公共場所修建非男非女中性廁所的“尋找安全洗手間的人”運動,這一運動的目的是保障變性人、同性戀者、性別取向模糊的人安全使用洗手間,不再擔心會遭到陌生人的襲擊。

  美國的公共廁所,先前曾是反對種族隔離政策、爭取殘疾人權利的地點,如今成為一種文化或政治分歧的象征。針對這一運動,當年芝加哥大學法學教授凱斯就曾指出,無性別廁所是個文化“過錯線”,社會中關于性別區(qū)分的空間很小。無性別廁所運動,在年輕的變性人,特別是大學生中間,引起了特別大的反響。大學生們正在苦苦尋找表達自己心理性別的權利,這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許多大學生都贊成不太嚴格的性別區(qū)分文化,強調以心理性別,而不是出生時的性別基礎上洗手間。

  北美的各大高校更是不等不靠,在積極分子長期呼吁下,主動承擔起建設無性別廁所的重任。當年,加利福尼亞大學新校除男廁所、女廁所外,新修建了“無性廁所”。舊金山大學10萬名學生中,有10-12%的人是同性戀者或變性人,學校管理層日前已把部分男廁所改為中性廁所,而在2007年使用的兩個新學生宿舍樓內,有3種廁所:男、女、中性廁所。

  與之相配合,面對男女入廁平權運動的風潮,而美國各州的法律也打破常規(guī),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有12個州相繼通過了保證“如廁公平”的法案,這些法案要求興建更多的公共廁所,并將女廁所的數(shù)量增加兩倍。曾經在美國的大部分州,人們是不被允許使用有異性標志的廁所的,否則會被視為性騷擾或者危害他人安全。因此一般說來,人們再急,也不會輕易“闖入”異性廁所。法案的通過客觀上也為無性別公廁的推廣和興建尋找到新的起點,有力推動社會輿論對于女性入廁這一難言之隱的問題高度關注。2005年5月,紐約市議會通過法案,規(guī)定女廁和男廁的比例必須達到2:1。紐約市市長邁克爾·布隆伯在簽署這一法案前還特地表態(tài)說:“幾乎每一位女士都有過在廁所前排長隊、但旁邊男廁所卻空落落的經歷。”就在紐約市通過這一法案前后,弗吉尼亞、得克薩斯、賓夕法尼亞和加利福尼亞州也相繼通過了類似法案,規(guī)定女、男廁比例達到2:1。

  同時,這股男女入廁平權的風潮也刮到了日本、韓國等亞洲發(fā)達國家。2009年,韓國首爾市曾推出了“幸福女性”計劃,投資1278億韓元打造一個“女性感到幸福的都市”,其中一個項目就是增加女廁所的數(shù)量,計劃要求一年內將公共場所的女廁所增加3100個,來年再增加3800個,最終目標是使男女廁比例達到1:1。首爾市承諾要減少女性排隊如廁的現(xiàn)象,同時也加大市區(qū)無性別公廁建設力度。

  機緣巧合終有因:國內無性別公廁推廣步履踐行

  相比國外的無性別公廁推廣運動的力度,無性別公廁在國內萌芽與興起更是多少有點苦澀的行為藝術的色彩。2012年2月,廣州數(shù)名女大學生在越秀山公園公廁上演了一場“占領男廁”的活動,希望借此引起政府和社會對男女廁位不均衡問題的重視,消除女性在公共場所如廁排隊現(xiàn)象,組織者向市民派發(fā)呼吁信,希望立法增加女廁位數(shù),使女性廁位與男性廁位達到2:1。

  一年后11月19日,在全國,共有北京、哈爾濱、上海、廣州、武漢、西安、成都、蘭州、杭州、汕頭、昆明、長沙及鄭州十三地的青年女權志愿者手舉標牌——“我們需要更多,性別友善廁所”,出現(xiàn)在當?shù)囟嗉铱系禄望湲攧陂T店的門口。據(jù)媒體報道,此次活動共計發(fā)出870封呼吁信。在寄出的呼吁信中,志愿者們意在解決平衡如廁機會、解決女性如廁難;滿足中性氣質人群和跨性別人群的需求;解決家庭出行的困擾等問題。同時相關組織者明確表示,“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新建或者改建‘性別友善廁所’(即為無性別公廁)來解決。”

  這些運動客觀上喚起了公眾對于女性如廁這一難言之隱高度關注,與之相關增加廁位比例,開設無性別公廁等改善舉措,開始由民間呼吁層面逐漸變成擺上各級政府案桌的重要議題。

  據(jù)南都網(wǎng)報道,2012年,廣東德納律師事務所龐琨為代表的數(shù)十位著名的律師、學者 以實際行動回應了國內女性主義者組織的“占領男廁”運動,經過全面的分析,聯(lián)名向國家住房與城鄉(xiāng)建設部寄出了一份關于提高女廁位比例的公民建議信。建議書中指出,為避免歧義和執(zhí)行上的不統(tǒng)一,應在自2005年12月起實施的建設部(現(xiàn)為住建部)《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以下稱《標準》)中明確廁位的概念,男廁位包括蹲位、坐位和站位,女廁位包括蹲位和坐位。在《標準》中強制性規(guī)定公共廁所中女廁位(含蹲位和坐位)與男廁位(含蹲位、坐位和站位)的比例必須達到2∶1,其中女廁和男廁的蹲(坐)位的比例必須達到4∶1,女廁所面積也必須相應增加。在《標準》中規(guī)定公共廁所必須增設無障礙廁所,并適當增設第三衛(wèi)生間(類似火車、飛機上的無性別廁所)。

  同時,各地相關部門也積極研究無性別公廁建設問題,例如2010年11月,福建廈門就新建了210余座鋼結構的“鋼結構環(huán)保標準公廁”,這些公廁就引入了無性別衛(wèi)生間的理念。它一共分成五個小間,由東往西依次是管理員室、殘疾人專用間、兩個獨立衛(wèi)生間和專供男士使用的小便間。其中,獨立衛(wèi)生間都只有一個蹲位不分性別,每次供一人如廁。再比如,2012年3月,臺灣世新大學設置無性別廁所也引起了廣泛關注。臺灣“民政局”在此之后也廣泛搜集市府各機關公廁規(guī)劃案,希望在兩年內找到示范點,推出“公家版”的無性別廁所。由點及面,處處開花,無性別公廁的建設逐漸由一種社會倡導思潮變成各地實實在在關愛女性的市政工程。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wǎng)用戶wjianyu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站收錄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文圖內容如存在錯誤或侵害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本站承諾2小時內完成處置反饋工作。Tags: